盧斯達:除非已台獨 否則《難民法》立不立跟香港毫無關係

盧斯達 2019年12月12日 07:00:00
香港沒有一起受過國民黨的迫害,擔不起「命運共同體」那份重量,正如台灣人就算同情香港示威,但戰爭還是香港的。(湯森路透)

香港沒有一起受過國民黨的迫害,擔不起「命運共同體」那份重量,正如台灣人就算同情香港示威,但戰爭還是香港的。(湯森路透)

最近香港的大學生去台灣陳情遊說,希望立《難民法》收留庇護香港人。蔡英文很快就說不,表示《港澳條例》就行;之後又進一步要求台灣政府「給確實承諾」。

 

台灣政治界對《難民法》的否定取態,大概沒甚麼神秘。台灣未獨立建國,憲法仍然是中華民國格局,「大陸人」和「港澳居民」都是居民,相應的法律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港澳條例》,就算立《難民法》都是處理國際難民,「國內人」不適用。

 

台灣政府早就說過行不通,所以香港一些活動者持續去台灣爭取《難民法》,首先是沒有理解自己的遊說對象,也明顯是不了解台灣現行的憲法現實。《難民法》始終懸置,應該是因為國安理由。但無論如何,《難民法》立不立也跟香港毫無關係,除非台灣獨立將香港視為國外難民,但這對香港求援者不是更加遙遙無期?

 

不知道香港的大學生是感到沮喪還是受到煽動,似乎對台灣政府的回應不滿意,於是就出現了浸大學生會長方仲賢在FB貼文批評蔡政府光說不練,有「拿香港鮮血換台灣人選票」之嫌。

 

「用港人鮮血換台灣選票論」是生錯了氣

 

這番話自然是不知輕重,不知道人情世故,更無視政治現實,引起台灣大量鞭韃真的很合理,香港人自己都罵聲四起。他們這種怨氣,可能是學運社運當外交活動的玩忽結果,但其根源還是在於香港人對台灣的了解從來不具體,生錯了氣。

 

老實說大多數香港人,包括政界、社運界學運界,對台灣的想像就是「中華民國正統」,自己以為跟對方很親,但其實對方心態早轉了。方仲賢的貼文說台灣要幫香港,否則「台灣就會在華人自由世界入面被徹底孤立」,這已經是踩中雷區,因為根本很多台灣人都不自認是「華人」,也不想做甚麼「華人世界民主燈塔」,這種用字已經說明,不少港人對台灣解嚴後的心理認識非常平面。

 

香港政界社運界多年的「對台交流」,老實說不少是拍照吃香喝辣、互抬身價多於確實工作,由泛民開始就如此。香港的政黨政客,是沒機會執政的,因此出國訪問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都是務虛不務實。這種風氣和範式,是香港唯一的政治路徑,後面的社運界 (現在都步入中年),再後面的自決和本土派,無不被這種歪風所懾。香港社運活動,經常是「社運菁英」儲社會資本、刷知名度的名利場,多年來香港與台灣的接觸行為,都是刷刷刷。合照當外交是常態。

 

看到這個脈絡,香港「青年從政者」次次去台灣都是拍著時代力量,就不是偶然。香港人訪問台灣,台灣人拿到香港議題,自己拍了照就行,但對於會否傷害到大局,通常是不理會,最慘甚至是不知覺。因為我是第三勢力嘛我只在乎自己。

 

方仲賢及其同仁也許高估了民進黨選情,低估了台灣政局的不穩妥處,覺得蔡英文民調領先就去索求,但正是民調領先,其他黨派的鯊魚才活躍要找議題。香港學生會長「怒斥民進黨吃人血饅頭」,就坐實了紅統和「第三勢力」一直對民進黨「操作香港議題」的攻擊,香港抗爭者也被順道抹黑成痴心錯付的凱子,自己走進了別人設定的炮陣。

 

香港社會以前黏著國民黨那條根,意識形態和認識,自然也停留在那裡。政界殘留下來的台灣聯繫,都離不開中華道統。(圖片取自香港編年史)

 

今日的時力也不是四年前的時力

 

最慘是時代力量已經泡沫化,在台灣根本被人看不起,被視為柯文哲的同路人,也是國民黨的非神聖同盟。香港學生熱呼呼過去想遊說民進黨,卻被塑造成反民進黨的新聞和迫宮材料;「鮮血換選票論」一出,最先起哄的又是甚麼人,就可見這些學生被台灣政治界的鯊魚吃得死死的。

 

台灣人一般很憨厚,「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政界卻是千錘百練,從李登輝開始有哪個是省油的燈,在最底層的要吃香港人都是毫無難度。

 

老實說香港青年次次不抗拒跟時力合作,已令人茫然;今日的時力也不是四年前的時力,那些社運學運青年第三勢力的光環,在台灣本地早就消失,卻還騙到香港的凱子跟他們演大龍鳳,大概是時間和訊息差吧。就像外國人採訪香港還有些不知就裡去繼續採訪有份爭取「民主回歸」的泛民老人家,情況尤如離地三千尺,航機還在半空炸裂。也說明香港對台的線路,容易找到的就是這些,急著去台灣但對口單位是這些貨色,就算沒有「拿香港鮮血換台灣人選票」的驚天偉論,顯示的都是一貫的社運作風「打卡外交」。民進黨裡面的人根本看不起時力,自然也看不起跟他們一道的。

 

他們是有希望的,但這些話我也同樣跟他們說的,是很難聽,但就是實情。台灣當局會不會幫,有沒有幫,我不清楚,但他們不幫,香港人拿出來吵,不會拿到成果,更得罪其他潛在朋友。真正搭得入台灣的線路根本不是這些,既然朝中無人,就不要貪這個出訪經歷,做不到事,好過給「第三勢力」和紅統吃豆腐,這種做法根本傷害台港關係。雖然方已經道了歉,但我們理解這種單方面要求的傷害還是無法輕易彌補。

 

這件事是意外,但也「合乎港情」。香港的國際視野,通常不包括台灣。不認識是源自覺得已經認識了的幻覺,有時以為「同文同種」(OK這也有點政治不正確)就了解,反而隔閡更深。香港社會以前黏著國民黨那條根,意識形態和認識,自然也停留在那裡。政界殘留下來的台灣聯繫,都離不開中華道統。台灣解嚴之後大踏步向前,香港的老人就完全搞不明白,或拒絕接受承認。於是外交幾乎停頓,年輕人對其就剩下「繁體字、很多文青、有民主的華人國家」這類平面印象。

 

但現實又弔詭地跟中華民國憲法不一樣,台灣根本不覺香港特別親,說「命運共同體」也太過「去脈絡」,我們沒有一齊受過國民黨的迫害,擔不起那份重量,正如台灣人就算同情香港示威,但戰爭還是我們的。兩個地方最多只能是友邦,兩者對彼此都沒有必然的義務。

 

說那麼多之前,我們不是也要反省香港人其實根本是天朝制度下的後知後覺者?以前香港人就大中華,社會賢達當年支持「民主回歸」中國好捧捧,一直以來又覺得中華民國好過共產黨,台灣爭取到搞選舉的時候,有很多香港人又覺得台灣搞分裂;到現在的民意調查,還是有一部份人「反對台獨」的;然後台灣的議會會打架、社運會打架,以前的香港人又說好暴力是民粹歪風,到之後自己還是要一步一步學回來,學議會抗爭,學打架,學獨立,

 

雖然當初那麼傻的是中老年人,但他們的愚蠢也是香港一部份。當你知道有這些「珠玉」在前,就會覺得今日台灣對香港的態度已算相當友善。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