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那些以為自己還在選舉的政客

主筆室 2020年02月06日 07:02:00
,瘟疫蔓延時,在野黨職能也遭到限縮,往往變成以協助、增援的定位取代昔日監督、衝撞的角色。(攝影:沈粲家)

,瘟疫蔓延時,在野黨職能也遭到限縮,往往變成以協助、增援的定位取代昔日監督、衝撞的角色。(攝影:沈粲家)

為了防堵疫情,多數的大型醫院與中小型診所多已經規定未帶口罩者不得進入;於是,屏東基督教醫院貼心地在醫院門口設置了一台口罩機,方便需要就診的人使用。但果不其然,許多根本未就診者聞風而至,就在醫院門口掃貨,一次五、六片甚至達十片之譜。醫院保全看不過去,雙方就在門口吵了起來……

 

台灣的口罩目前日產320萬片,扣掉醫療單位每日需要量106萬片,商業使用50萬票,每日僅有170萬片可供民生使用。170萬片當然不可能讓2300萬台灣人每天都有口罩,所以春節期間各級政府單位釋出了庫存3400萬片口罩希望能滿足民眾需求。沒想到這3400萬片口罩在各方搶購下猶如丟進大海,台灣民眾的口罩慌依舊。如果你是主政者,該如何面對民眾這樣的恐慌與需求?

 

第一是提高產能:這件事其實已經在做了,目前由政府出資兩億購置設備,以「代工」方式幫助口罩業者擴增產線;只是,這需要時間,約一個月後台灣的口罩能達日產一千萬片的水準,可達目前的三倍。第二是降低需求:這其實也在做了,從總統、閣揆到衛福部長、疾管局長到昔日的抗SARS團隊,一致宣導健康者不需時時戴著口罩,把口罩留給最需要用的人,包括醫療防疫人員、老人、生病體弱者,少出入公共場所,就能減少口罩用量。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防疫作為,它必須在台灣的社區感染還沒發生,疫情沒有進一步惡化之前,讓更大規模的口罩生產線完成整備,提供民眾所需;另一方面,它要維持台灣社會對於疫情的警覺性,卻又不能導致民眾驚慌失措。要在這上面走鋼索,不但有賴專業透明的政府防疫團隊,也需要有成熟的政治人物帶領與示範,兩者缺一不可。

 

台灣的《傳染病防治法》依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級,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之際,它可以徵調人員、財產、限制人身自由,排除包括《醫事法》、《藥事法》、《公平交易法》、《商標法》及《國有財產法》的規定,賦予主政者這麼大的權力,就是希望透過特定時期的行政作為,阻絕傳染病的發生與蔓延。簡單講,瘟疫蔓延時,主政者的權力將在無形中擴大,因為無論就法律規定或群眾心理來看,都需要一個強勢、有效率,能夠快速決斷的政府協助他們對抗病毒。

 

相對地,當瘟疫蔓延時,在野黨職能也遭到限縮,昔日監督、衝撞政府的定位,代之以協助、增援的角色。所以,一邊質疑口罩增產是在圖利廠商,一轉頭卻又抗議買不到口罩的在野黨每日一談,正是典型的政治口水,令人不耐;公開質疑現任總統不戴口罩的前任總統,除了刷存在感以外,同樣很難得到外界共鳴;更不用說公開洩漏政府隔離處所,增加防疫困難,還巧言狡辯的地方首長,就更等而下之了。

 

台灣才在三個星期前結束一場史上最大的選舉,連任總統的任期還沒開始,另一場大選舉至少還需要兩年以後才開始動員。既然選舉已經結束,面對這樣一場未知的傳染病,政客或可不用急著質疑攻訐、切割路線,自鳴得意;試著謹言慎行,同理彼此,團結一致,以保衛台灣的公衛與醫療體系為最優先,也才能自助而助人。一如卡繆在《瘟疫》一書所言:「能夠對抗瘟疫的,就是正直。」如是,或能讓苦於欠缺舞台的在野政治人物得到更多的尊敬。

 

關鍵字: 瘟疫 口罩 公衛體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