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對疫情悲觀 未來才可能樂觀

吳傳立 2020年03月03日 07:00:00
北到俄羅斯那麼冷、南到新加坡那麼熱都有疫情爆發,在人類居住如此稠密、互動如此密切的今天,病毒威力如斯!疫情如何能夠不大爆發?(湯森路透)

北到俄羅斯那麼冷、南到新加坡那麼熱都有疫情爆發,在人類居住如此稠密、互動如此密切的今天,病毒威力如斯!疫情如何能夠不大爆發?(湯森路透)

同事問我「武漢肺炎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真的有那麼悲觀嗎?」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問反了」。正確的問法應該是「你能不能找到樂觀的理由?那些理由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或是基本邏輯?」

 

比如說,許多人覺得「現在是春天,說不定到了夏天秋天應該就會好了吧?」

 

可是,北到俄羅斯那麼冷、南到新加坡那麼熱都有疫情爆發,請問要怎樣極端的氣候才能壓制這種病毒?在那種極端氣候下難道不會產生急遽的環境變遷、進而造成人類更大規模死亡?

 

又比如說,有些人覺得「現在已經在研發特效藥了」。可是,面對這種病毒,人類目前沒有治療的特效藥、更沒有預防的疫苗,更不要說病毒本身未必就是只有「一株」病毒株,而且就算只有「一株」,病毒本來就會演化變異。要發明「一種」藥真能有明顯療效/有效防疫,真有那麼容易嗎?就算可以做到,還需要等多少時間?

 

「不用擔心啦!人類又不是沒有經過大瘟疫的考驗」。這句話沒錯,但是,第一,人類每次經過大瘟疫,後果是如何的慘烈?第二,之前大瘟疫流行後,確實也曾靠著人類的努力終於逐漸平息。比如說撲殺老鼠消滅鼠疫、興建下水道改善公共衛生,於是讓疫情逐漸平息。

 

可是,鼠疫可以藉由撲殺老鼠來遏止疫情,這次可沒有辦法藉由撲殺「中介動物」來遏止疫情。

 

至於要「改善公共衛生」,這次是因為人類的「衛生習慣不夠好」嗎?難道以後「即便對方無徵狀,仍然提心吊膽對方帶病毒」、「口罩不離唇」、「避免進出公共場所」、「避免群聚」、「整天勤洗手」、「不摸眼耳鼻」、「發生咳嗽自主隔離」、「感冒門診必須是負壓病房」......都必須是生活日常、醫療必備才叫做「重視衛生」、「醫療提升」嗎?那樣低度人際互動、高度醫療支出的世界,有辦法支撐目前的經貿規模嗎?不會造成長期的大蕭條嗎?

 

目前已知的事實是:武漢肺炎的患者在沒有症狀的狀況下就可以傳染給他人;而且症狀又和常見的流行性感冒差不多;治癒好的人依舊有重複感染的可能;更可怕的是治癒者的身上竟然仍可能帶著病毒,那麼是要「永久隔離」嗎?

 

在人類居住如此稠密、互動如此密切的今天,病毒的威力意志斯!疫情如何能夠不大爆發?

 

大爆發之後,緊接著而來的就是醫療能量短缺與防疫體系崩潰。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力與隔離病房、防護衣、口罩.....等醫療設備,莫說「隔離患者」不可能,連「有效落實自我隔離」都做不到!屆時整個地球所產生的醫療、經濟、金融、治安、物流、基礎設施維護、教育...所有方方面面的問題,哪一種不會陷入極端嚴苛的困境?

 

整個社會崩潰之後,沒有氧氣罩可以支持呼吸、甚至也沒有足夠的營養補給的肺炎患者,卻要靠著自身免疫力擊退肺炎活下來的機會有多大?從網路上的資訊看來,在醫療體系已然崩潰的中國,「全家滅門」的案例俯拾即是,死亡率真的有可能只是先前所宣稱的百分之二、三嗎?

 

不要懷疑。那就是現在的中國武漢。中國正在上演何謂地獄,你什麼時候才要開始正視這場悲劇?

 

可是這篇文章不是要嚇唬誰;相反的,這篇文章想強調的是很正面的事情,只有在正視這種巨大災難之後,我們才能思考「如何因應」。

 

最糟的情況是「人類因此滅絕」,這種機率固然很低,更重要的是「若果真如此,那也就一了百了,也就不用擔心了」。

 

如果不考慮「滅絕」這種最極端的可能。那麼,疫情總是會過去的。就算人類只剩下三分之一活了下來,這樣的猜測夠悲觀了吧?可是,正因為如此,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給活下去的人們留下了怎樣的故事」、「這場大瘟疫過去之後,後瘟疫時代的人們將要繼承怎樣的世界」。

 

在這樣絕望的時代,我們要展現出怎樣的理性去調整必然會產生的情緒與行為,讓活下去的人們確信「身為人類,我們可以更好」,而非即便有幸熬過了瘟疫、卻因為對人類失去想像、期待的可能而終究文明崩潰!

 

這篇文章的調子拉得很高,但是人類真的就是來到了這一天,正在面對這樣子的挑戰。如果半年後人類竟然真的發明了特效藥而讓疫情急速降溫、讓地球恢復平靜、證明了文章裡面的悲觀猜測都是虛驚一場,不論如何,這樣子的高調依舊對於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是有益無損的正向思考。

 

可以哭、可以笑,但是也要理解。

 

※作者從事金融服務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