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美「超級星期二」 拜登爲何大勝

黎蝸藤 2020年03月06日 00:00:00
超級星期二過後,民主黨變爲兩人之爭。拜登(中)獲得重要勝利,儼然又成爲大熱門。(湯森路透)

超級星期二過後,民主黨變爲兩人之爭。拜登(中)獲得重要勝利,儼然又成爲大熱門。(湯森路透)

在美國民主黨的「超級星期二」(3月3日)初選中,拜登絕地反擊,贏得九個州(維珍尼亞、北卡、田納西、阿拉巴馬、阿肯色、奧克拉荷馬、德克薩斯、明尼蘇達、馬薩諸塞)。主要對手桑德斯只贏了四個州(加州、猶他、科羅拉多、維懞特)。另有緬因州尚難分勝負。民主黨初選從多人混戰一下子變成兩人之爭。

 

如果在上星期六之前觀察,這個結果當然出人意料:當時拜登還一副出局邊緣的模樣。但經過星期六到星期一這72小時的驚人變化,超級星期二的結果又並非如此不能理解。

 

首先,拜登在南卡的大勝,令他重新獲得「動能」,進入超級星期二。桑德斯受挫,勢頭受阻,這樣一上一下,拜登佔優。

 

其次,南卡初選結果顯示了拜登在黑人中的強勁支持,這正是超級星期二拜登大勝的關鍵,因爲超級星期二有七個南部州初選(以上所列從維珍尼亞到德克薩斯),除了奧克拉荷馬,黑人比例都在10%之上。現代選舉中,黑人一向是民主黨建制派的「鐵杆票源」。少數的例外是歐巴馬,身為黑人,歐巴馬在黑人票中讓希拉蕊(2008年)輸得面目無光。客觀地說,希拉蕊雖然更加建制派,但歐巴馬當時也沒有那麽「非建制」(相反當時被視為建制派新星)。到了2016年初選,希拉蕊對上桑德斯,在黑人居多的南部州中就無往而不利。拜登作爲民主黨建制派,這七個州中,除了德克薩斯,都獲得大勝,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南卡選舉之後接連三天,有三個候選人連續意外地退出。這包括對沖基金經紀人、億萬富翁施泰爾,南本德市長布塔朱格,以及明尼囌達參議員克羅布查。於是,原先非常擁擠的民主黨初選一下子剩下四個主要人選,進步派的桑德斯的沃倫,溫和派的拜登,中間派的布隆堡。

 

拜登是一波退選潮的最大得益者

 

這三人退選都直接對拜登有利。這三個都和拜登直接競爭溫和派的票,而且施泰爾在黑人中的支持度還不低(他在南卡排第三)。三人退選之後,溫和派的票數就很自然都流向拜登。更何況,布塔朱格和克羅布查在退選後都第一時間明確支持拜登,還專門跑到德克薩斯幫拜登助選。拜登毫無疑問成爲這波退選潮的最大得益者。

 

這三人的退選非常不合常理。施泰爾主要用自己的錢競選,資金上不成問題,尚有大把彈藥,在各南部州和自己老家加州都大有可為。南卡選舉後,布塔朱格的票數排第三,與第二的拜登差距不大。克羅布查的票數雖然排第五,但超級星期二初選各州中就有自己的家鄉明尼蘇達。沒有理由認爲,他們連多一兩天也撐不下去。通常情況下,他們即使要退選,也應該在超級星期二之後。施泰爾的退選動機不詳,但布塔朱格和克羅布查的退選很可能就是建制派遊說和施壓的結果。

 

可以說,三人退選是拜登大捷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他們不退選,拜登不可能贏明尼蘇達和德克薩斯,在其他南部州即便贏,優勢也不可能這麽大。難怪桑德斯支持者和川普都不約而同指責民主黨「選舉腐敗」。

 

第四,另一方面,沃倫堅持不退選,直接「拉了桑德斯的後腿」。同為進步派的候選人,沃倫和桑德斯的直接競爭尤其激烈。他們之間的同質性相當高,第二選擇為桑德斯的沃倫支持者,和第二選擇為沃倫的桑德斯支持者,無論在數目還是百分比,都在各對候選人互相之間的第二選擇中最高。

 

沃倫不退選值得理解:她雖然成績不佳,但家鄉州馬薩諸塞就在超級星期二,沒有理由在此前退出(正如布塔朱格及克羅布查不應該退一樣)。然而,在溫和派三人退選而沃倫又不退的情況下,就讓拜登驟然有很大的優勢。在超級星期二前,因應溫和派三人退選,就有輿論認爲沃倫應該跟著一起退,但沃倫強調自己還有勝選路徑(其實就是指望在最後沒有人過半數的情況下,自己作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人物被推選),堅持不退。到最後,沃倫沒有在任何一州的選舉中進入前二,就連自己的家鄉州都僅排第三,成績在主要候選人中最差,顔面無光。

 

沃倫堅持不退不但自取其辱,但拖累了桑德斯的選情。至少在馬薩諸塞州、明尼蘇達州、及緬因州的選舉,兩人的票數加起來都能穩贏拜登。如果沃倫退下,又支持桑德斯,那麽桑德斯至少可以把這三個州拿下。

 

第五,布隆堡表現差得驚人,幫了拜登大忙。前紐約市長,超級富豪布隆堡跳過了最初四場選舉,直接參加超級星期二選舉。布隆堡本身名氣巨大,在紐約市長期間又名聲很好,最重要的是,他擁有無窮的資源,史無前例地大撒金錢,在短短兩個月,投下五億美元巨款,將近歐巴馬在2012年競選連任時整個選舉費用的兩倍。

 

不是所有富豪都可以成爲川普

 

可是,布隆堡驗證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也不是萬能的」。在超級星期二中,布隆堡僅在美屬薩摩亞(海外領地)獲勝,在其他所有州都排不到前二,總成績僅比沃倫好一點。如此差勁的成績,讓川普在一旁嘲笑不已。

 

布隆堡慘敗有幾個原因。首先,加入得太遲,缺席前幾場選舉,直接導致了自己遠離輿論中心。雖然在廣告上砸下大錢,但廣告是單向宣傳,缺乏話題性(除了說他有錢),遠離輿論中心非常吃虧。其次,在首次參加的(内華達)初選電視辯論中,他被各方圍攻,表現太差,劣評如潮。第二次參加的(南卡)辯論雖然情況稍好(因爲衆人火力焦點變成桑德斯),但也不過不失而已,難以挽回頹勢。最後,形象沒有和拜登拉開距離,也沒有把砲火對準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拜登,這屬於策略失誤。此外還有地面選舉攻勢成績不佳之因素。總之,布隆堡在民主黨初選之令人失望,與郭董在國民黨初選之令人失望,相映成趣。可見,並非所有富豪都可以成爲川普。

 

布隆堡加入戰團,原先直接威脅拜登,他表現如此不濟,最大的得益者當然還是拜登。

 

第六,選舉制度。這個因素比較少人討論,筆者在此稍微詳細分析一下。2008年之後,民主黨的初選制度進行改革,所有州都廢除「勝者全拿」(共和黨初選一些州還繼續保留該制度),大致上按照比例分配。這樣當然更爲民主。然而,民主黨初選畢竟不是一人一票,還是要選出宣誓代表,制度上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以實行普選投票的州為例,各州的選舉單位是選區,大部分州都把宣誓代表分爲兩來源,一部分由各選區選出,按照各候選人在該選區的得票分配;一部分是由整個州(at large)選出,按候選人在整個州的得票分配。無論是選區代表還是州代表,普遍有15%的門檻。即候選人只有到達15%或以上,才有獲得按比例分配代表的資格。

 

在一個州或一個選區,如果兩個人過了15%,那麽宣誓代表就按他們之間的比例分配,這樣對領先者有利。比如,如果在一個州(簡單起見,暫不考慮各選區情況)共有100個宣誓代表,普選中拜登獲60%選票,桑德斯獲20%,沃倫和布隆堡分獲10%。那麽沃倫和布隆堡將分配零代表。拜登將獲得75個代表,桑德斯獲25代表(75:25=60%:20%),差距為50張。如果沒有15%門檻,拜登和桑德斯將各獲60和20張選票,差距為40張。

 

如果三個人過15%,比如,桑德斯獲得60%票數,拜登獲20%,沃倫獲15%,布隆堡獲5%。那麽桑德斯、拜登和沃倫都能獲分配宣誓代表。這時桑德斯會獲得63張,拜登獲21張,沃倫獲16張。桑德斯與拜登的差距為42張。如果沒有15%門檻,桑德斯和拜登還是將各獲60和20張選票,差距還為40張。

 

於是同樣是分獲60%和20%的普選票,三個人過15%門檻比兩個人過門檻的情況,更接近真正的按比例分配,第一和第二名的差距更小。

 

在拜登獲勝的州,大部分都只有兩個人過15%。在桑德斯獲勝的州,大都是三個人甚至四個人過門檻。這或許是巧合,但導致拜登獲得「額外的優勢」。在拜登和桑德斯總宣誓代表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這種制度原因累積起來的優勢足以成爲決勝的關鍵。

 

鹿死誰手還難説

 

超級星期二過後,民主黨變爲兩人之爭。拜登獲得重要勝利,儼然又成爲大熱門。但選舉之路還漫長,超級星期二也只選出了大約三分一的宣誓代表,還有約三分之二,鹿死誰手還難説。

 

拜登的優勢在於現在宣誓代表票稍微領先(雖然最後結果還沒有出來),布隆堡已經宣佈退出,還表態支持拜登,資源無憂。而且左右派媒體都在反對桑德斯的「社會主義」,這種傳媒優勢比四年前,希拉蕊比川普的優勢還要大。

 

但桑德斯也有自己的優勢。對比四年前,桑德斯這次獲得拉美人這個重要的板塊的支持。四年前拉美人支持希拉蕊,桑德斯吃了大虧,輸掉加州。現在桑德斯依靠拉美人贏得加州,在德克薩斯也幾乎和拜登打平(在選舉地圖上,優勢都在德州南部拉美人聚集地),這是實質性的進步。如果沃倫能儘快退出,進步派歸隊,桑德斯並非沒有取勝的希望。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