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灣人就是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張嘉芬 2020年04月16日 00:00:00
如今連防疫口罩的花色和尺寸都成為記者提問的問題,或許媒體對處理疫情新聞已出現疲乏現象。(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如今連防疫口罩的花色和尺寸都成為記者提問的問題,或許媒體對處理疫情新聞已出現疲乏現象。(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記者又被嫌棄了,這次是問小男孩不想戴粉紅色口罩怎麼辦?其實前一天指揮中心宣佈請對嬰兒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時,我正在讚賞這建議真的非常貼心的時候,有記者問「那有沒有考慮規劃嬰兒尺寸的口罩?」身為疫情總指揮的陳時中立刻很耐心的回答「是因為嬰兒戴不住啦…」

 

疫情爆發以來,每天觀察陳時中如何應付記者到處挖洞的問題一直是我的興趣,尤其他不擺官員架子、不跟記者爭執也不會發脾氣,還會動腦設法溫和化解問題的耐心,也堪稱部會首長間的公關奇才。

 

或許是台灣還能維持日常生活實在太不可思議,每天看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明顯覺得記者已經有找不到問題的疲乏感,偏偏歐美國家的疫情又太過嚴重,似乎也找不到可以參考的做法,於是媒體不斷圍繞在何時普篩、他國如何普篩、下一班包機何時開、要不要停班停課、要不要禁休五一連假等系列問題打轉;最近終於找到新的問題,就是兒童口罩尺寸太多,而且買不到適合的顏色和尺寸該怎麼辦?

 

這次起源是十二日開放媒體提問的第一題,記者其實想問的是兒童口罩網上買不到而且尺寸太多的亂象能不能解決,卻牽拖說小男孩戴粉紅色口罩上學引起同學爭議,而且套上「有家長反映…」的帽子,很有衝突感的題目讓電視媒體一片跟進,各台(T台、東森、民視)都做街訪,雖然結論看似很合理,都是「顏色不重要、有防疫效果就好」,但觀眾身為家長感覺被侮辱智商,二來這問法有嚴重的性別與顏色歧視,實在不足取。

 

陳時中顯然很希望這個題目快點打住,十三日索性指揮「防疫五月天」:正副指揮官、發言人、專家召集人、組長全部戴上粉紅色口罩排排站好,還說他小時候最愛看粉紅豹,突然引來時尚界、性別平權人士和家長一片拍手叫好。(關於這個很奢侈的問題,我家兒子只願意穿粉紅襯衫、不肯戴粉紅口罩,我們套上口罩套之後立即皆大歡喜)

 

可能台灣的確診案例實在出奇的少,媒體拼命想質疑破口可能在哪裡,所以對普篩與社區感染的問題至今緊追不捨,要不要停班停課也不論當天確診案例多寡都要問一下試水溫,在此刻境外移入案例正緩慢下降、本土疫調沒有驚人發現的此刻,連新加坡總理夫人一個「Errrr……」也變得驚天動地。

 

台灣媒體挨批失靈已經不是一兩天,疫情當頭之際對比政府每天超前佈署,媒體的作為更顯得貧乏,一旦被國際媒體稱讚的影片用完、譚德塞風波也過了激情的高點後,又回到普篩與停班課的老問題,不斷被觀看直播的網友怒罵好像很希望台灣趕快封城似的(雖然並非記者本意),連陳時中也鬼打牆說「我們沒有考慮這樣做,只要大家維持好社交距離…」

 

其實台灣要不要、該不該普篩,是一個媒體本身可以輕易透過專題報導、訪問專家,再加上成本計算,最後考慮台灣的疫情現況,就可以輕易得出的答案,若答案真是需要普篩,也可以將調查結果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可惜有時間與功夫做深度專題的媒體已經找不到,政府也只能就政策考量耐心的不斷解釋再解釋,如今連口罩花色與尺寸的問題也要回覆,大家不如試想如果今天坐在指揮官位置上的人是川普,他會怎麼回答?

 

歐美國家的醫療與公衛雖然走在世界的前端,也不免在此次疫情中陷入困境,以美國來說,在不信任世界衛生組織的情況下,自己發展快篩試劑和疫苗也趕不上疫情擴散速度,只能透過停班停課、隔離禁足的手段試圖延緩病毒擴散的速度,使醫療體系不至於快速崩潰,才有機會分配手中珍貴的醫療資源救治更多的患者,這和台灣在早期佈署防疫的方法截然不同,考慮的手段當然也迥然不同。

 

疫情發展至今,歐美國家還在積極尋找壓平曲線(flat the curve)的方法,台灣除了嚴密監控國內疫情變化之外,已經在尋找刺激經濟的補貼方案,假期依然可以出遊的防疫規範,大學停課的線上教學模式,依照德國媒體(伽利略Galileo TV,3月26日)的說法是「在德國的公共生活仍然停滯不前的同時,台灣人似乎正在逐漸找回他們的日常生活。」好在還有德國媒體發現台灣在全球失控的疫情中,已經悄悄走向另一個階段,我們的媒體有時宛如自己身處疫情失控中,有時又為了口罩的尺寸和顏色感到不滿,同一時間美國的媒體正在報導在紐約病逝的患者直到身故還要擔心醫藥費怎麼辦,實在令人鼻酸。

 

繼德國之聲(4月2日)報導後,近日又聽說有歐洲外媒即將推出「台灣的口罩國家隊」專題,這日夜不停機的口罩大隊,除了照顧國民的健康之外,也正在國際間為孤立的台灣打一場沒有砲火的外交戰爭,送禮固然有人歡喜,有人不領情,但人命關天之際,與其計較口罩尺寸與花色,何不算算台灣自國家徵用口罩以來少賺的外幣,究竟為台灣換得了什麼,比拿錢去深陷疫情的美國買紙媒打廣告還更深入人心。

 

台灣社會正彌漫一股太害怕失敗、或不相信自己成功的氛圍,一個社會的多數人如果都不夠有自信,就很容易陷入集體恐慌,這也是為何陳時中總不忘苦中作樂,送媒體白色情人節的巧克力、說自己有個雙胞胎的愚人節玩笑、或親自戴粉紅口罩上陣。面對疫情,連世界最頂尖的病毒科學家都還沒有辦法給個有效的建議,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難道更知道如何做才能成功防疫?台灣或許不見得一路成功下去,但也並非無力面對失敗,如果媒體和政府之間的正向循環可以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對日後走出疫情陰霾、刺激經濟復甦必然大有助益。

 

※作者為公關廣告業/台北市家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