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中華民國,不是我的台灣」—關於總統府發言人身上的燒旗圖案

林家興 2020年04月22日 00:01:00
丁允恭穿著印有打火機燃燒中華民國國旗圖案的文創T恤的影像,成為意外焦點。(圖片摘自丁允恭臉書)

丁允恭穿著印有打火機燃燒中華民國國旗圖案的文創T恤的影像,成為意外焦點。(圖片摘自丁允恭臉書)

台灣社會關注防疫的當下,海軍敦睦艦隊疑似爆發群體感染,將危及國軍戰力,是相當嚴肅的國安事件。不過,代表總統府出面受訪說明的府方發言人丁允恭,其穿著印有打火機燃燒中華民國國旗圖案的文創T恤的影像,卻成為意外焦點,引發藍營批判與社會譁然。


這件事可大可小,但有幾個層次可以來談:

 

一、職務角色的自我認知:


總統府發言人為機要任命職,負責總統府的新聞聯繫與政策宣導,其言行就代表總統本人,也代表國家,身著一個引起外界嚴重誤會或認為不妥適的圖案/形象受訪並引起爭議,這是從事該職務上的失職。藍綠輪替執政的過去二十年,總統府發言人與各方進行政治攻防所在多有,但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發言人出現過類似的狀況。


個人不相信丁對於這個圖案沒有任何政治敏感度,從他事後發布澄清說明當中「當天是因為收到緊急的臨時約訪,所以穿著T-shirt就受訪了」的說辭來看,可以認定:至少他不是故意穿出來秀於工作場合給大家看。但是平常下班了以後這樣穿,是否就真的合適呢?實務上有討論空間。
 

如上述,個人傾向相信丁並非沒有這種政治敏感度、也非故意,但很明顯,他「不經意」而「不在意」。

 

這樣的不在意,是更值得檢討與思考之處。
 

試想:如果有藍營的黨公職人物穿著「燒毀台灣」或「燒毀任何台灣象徵」圖案的T-Shirt在外頭亂晃、受訪,那該造成怎樣的政治風波與公關災難。


此外,丁為了讓外界更了解他的本意與立場,在澄清說辭中提到:

 

一、「…站在鼓勵本土文創的角度,所以平時會穿著相關服裝。」

 

二、大家誤解了圖像的意義,其實是表達:「相關的抗議場面的抽象式表述。我想這並不是在侮蔑國家,反而是呈現我們當今民主的得來不易,大家要更珍惜我們共同擁有的國家。」

 

三、「珍惜我們共同擁有的國家」,說得很好,這就進入到了下一個層次:

 

二、國家立場:

 

身為總統府發言人卻公開認同穿著疑似傳達燒毀自己國家國旗意象的T-Shirt,這在其他任何國家大概都難以想像。文明一點的國家頂多「Cut you off now」,糟糕一點的可能就讓你被送去「標靶治療」。

 

丁允恭說著燒旗T-Shirt受訪的狀況。(圖片摘自民視新聞)


我國相對國際社會來說是個守序的民主法治國家,那麼法律實務上是怎麼說的呢?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 160 條第1項的「侮辱國旗罪」規定:

 

「意圖侮辱中華民國,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污辱中華民國之國徽、國旗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不過,過去在許多台獨人士因表達自身政治立場而毀損中華民國國旗的事件中,往往因事件內容與判決過程、意圖認定的差異,而被判無罪。最主要是涉及到「毀損國旗」的形式定義以及「這是否是一種言論自由」的價值論辯。
 

這裡有兩個相關案例的文章,提供大家延伸閱讀思考:

 

1.未破壞旗面 不構成侮辱國旗罪
 

2.在台灣,燒國旗會有罪嗎?


筆者傾向不認為丁發言人有刻意、公開要表達毀損或傷害國旗的想法,所以就算真的有人依此去告丁發言人,應該不是告不成就是最後被判無罪。爾後,又看到該T-Shirt文創品牌的事主《國際橋牌社》粉專出來為丁發言人說話,筆者就覺得這個辯護內容有點過於牽強了:

 

「圖片意象是『一群高喊訴求的群眾』,象徵的是人民對改革的訴求、對民主的渴望。高舉的手上,有人拿著國旗、有的拿著打火機,代表的其實是不同立場,愛國和反抗的兩群人。」、「追求民主從來就不是要消滅誰或打倒誰,而是確保每一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力與自由。」……等等,那張圖上的國旗明明就燒起來了啊!該張圖像裡面所呈現的,不但不是《國際橋牌社》粉專所述說、強調的「展現多元」,甚至正好相反,呈現了「立場A的人正在以某種暴力的方式對抗、攻擊立場B的異議者」。在這張圖案當中,拿打火機的人有尊重拿國旗的人的自由嗎?沒有,只因為他手裡有打火機,所以他把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手上的國旗給燒了。



是不是能夠讓大家回想起很多事情呢?
 

無論是三十年前的解嚴初期,還是三十年後的自詡民主。如果我們的民主素養這三十年來真有如斯進步,那麼今天在一張號稱追求民主改革、不是要消滅或打倒誰的圖像上出現這樣的場景,實在格外諷刺。由執政黨的總統府發言人穿在身上面向台灣社會大眾受訪,則不啻於是更高級的諷刺。
 

三、國族認同


這邊要回到丁發言人的「不在意」,也是筆者覺得最值得反思批判之處。

 

眾所周知,藍綠惡鬥的「民主內戰」在這個島嶼上持續了數十年,任何政策、議題只要扯到統獨相關的意識形態就很難繼續理性討論下去。即便有個別政黨或個人都認同也努力促進「政治/生命共同體」的概念,希望不要以顏色為判斷依歸,但只要一遇到選舉,「統獨一抓就靈」、「顏色對了就好」永遠是百玩不厭且有用的老把戲,現在的執政黨當然更是箇中好手。

 

丁發言人學生時代從社運起家,投身政治及參與民主進步黨近二十年,政治立場與價值理念為何不用多說。不同的政治立場與理念價值在憲政民主的體制與多元社會下,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該因立場不同受到差別待遇。實際上,就丁發言人的個案來說,筆者願意認為這僅是不同群體視角對臺灣民主化進程折射出的不同認知,他的澄清說明並無過於值得非議之處。
 

問題在於,台灣的政治光譜從來並非單純政策路線的分歧,而是隱含國族認同的針鋒相對。
 

過往不同世代的政治人物用各自的方式試圖彌補過這個裂痕,解嚴後成長的青壯與年輕世代不分族群省籍與顏色,也確實逐漸形成以「台灣」為主體的認同。如何處理與連結在歷史記憶、憲政體制、法律實踐與文化傳統各個層面的「中華民國」&「台灣」二者,是藍綠雙方都曾各自頭痛的問題。而當前執政的蔡英文總統過往曾多有在國家名稱與論述上模糊與跳躍的紀錄(「未來一中」、「流亡政府」、「這個國家」),近來更自創了「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實際上沒有任何法源支撐、而只能止於「政治論述」層次的造辭,希望在實務上能夠連結兩個不同的政治認同群體(或逐漸淡化某些東西?)進而創造最大的政治效益。目前這套看起來多少有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另一邊暫時無法提出像樣又能與之抗衡的論述。

 

作者認為,丁允恭的「不在意」是一種幽微的潛意識表現,卻往往比刻意為之更可怕、值得注意。(湯森路透)

 

儘管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在今年初的總統與立委選舉獲得了歷史性的連任大勝,但無論是從總統得票數或是不分區立委的政黨票得票率來看,「這個國家」當中會對丁發言人身著疑似燃燒國旗衣物跳腳、有反應的,最起碼還有三分之一以上。

 

丁發言人的「不在意」是一種幽微的潛意識表現,卻往往比刻意為之更可怕、值得注意。筆者不覺得他有意耀武揚威、刻意傷害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但卻多少顯示出他(與他所屬的政治同溫層)對待這個共同體內的不同對象、支持群體情感的方式,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尤其考慮到他是代表國家總統府的發言人,筆者認為是更不應該的)。

 

除了個人的疏忽,更深一層來看,是否更代表其所屬的陣營已經自認取得了時代與意識形態領域的勝利,「選票在手,天下我有」,所以也不必再小心謹慎地隱藏自己心底真實的想法了呢?

 

二十多年來,藍綠無論意識形態主張為何,為獲取多數選票與安撫境外勢力,只要入主重慶南路「當家作主」,都會對於目前的憲政體制至少維持形式上的尊重。特別是一向被打為「撕裂族群」、「台獨害台」的民進黨,在上次與這次總統大選更莫不賣力演出,朝傳統藍營的「中華民國」意象及論述靠近,縱然藍營多有「借殼上市」、「欺騙選民」的批評,以選舉結果觀之,確實是有效的策略。但丁發言人身著燒國旗T-shirt的「非故意」所傳達出的「不在意」,卻實打實地戳破了這層假象。

 
回頭檢視該件文創T-Shirt的主IP《國際橋牌社》,其打著「台灣首部政治劇」、「台版紙牌屋」的光環磅礴出場、備受期待,更受到執政黨官員大力追捧。筆者也曾基於支持國產劇與政治劇的心態首次付費,並觀賞數集。平心而論,《國際橋牌社》是個野心宏大的嘗試,試圖處理、詮釋甚至「再造」了「中華民國台灣化」前後的關鍵轉折與政治歷史,確實是非常值得台灣社會與海內外關注的題材。

 

然而劇集陸續播出後,除了劇本敘事與剪裁角度上明顯帶有偏向某方甚至洗白特定人物的立場而顯得不夠客觀外,虎頭蛇尾的劇情編排與紊亂的分鏡拼湊,使得該劇上映後的輿論評價並不如預期。身為備受期待、文化部連續補助上看七千五百多萬的台劇指標,《國際橋牌社》目前傳遞政治立場的功力顯然比說故事的功力來得高明,因此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回到爭議的起始,雖然蔡英文總統曾明言「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希望未來持續凝聚共識,讓國家更團結」,丁發言人也在澄清說明中強調應該「珍惜我們共同擁有的國家」,但從蔡總統任命為政府喉舌與親近幕僚之人的行為來看,他們也許還是不小心地洩漏了心底真實的聲音:

 

「你的中華民國,終究不是我的台灣。」


我們的中華民國,歷經了很多奮鬥血淚與時代變遷,今天對很多人來說,它直覺上就等於「臺灣」,有些人則認為從各種層面來檢視有些細微的不一樣,但應該都是需要被尊重的。

 

今天蔡總統身為執政者、其代表的發言人不經意挑起這樣的分裂與紛爭,傷害不同群體對國家的認識與感情,是最不應該從中華民國總統府這個應該維護國家團結、展現領導力的地方出現的事。無論蔡總統與其追隨者究竟是真心努力維護這個共同體,亦或不小心洩漏了心底真實的想法、模糊防疫焦點兼之好戲破功,對他們自己或這個國家,皆無任何益處。
 

誰燒了中華民國?值得所有國人一同省思。

 

※作者為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紐約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