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議題:台灣的朋友是美國民眾

楊喜慧 2020年05月18日 07:00:00
美國民眾對於萊克多巴胺越來越憂心忡忡,美國政府卻憑藉其國際影響力,試圖為萊克多巴胺打開國際門戶。(湯森路透)

美國民眾對於萊克多巴胺越來越憂心忡忡,美國政府卻憑藉其國際影響力,試圖為萊克多巴胺打開國際門戶。(湯森路透)

這麼多年來,每當提到台美貿易協議,美國總是搬出解決「美豬」作為談判前提。自2016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終止會談以來,美國在台協會(AIT)美國商會一直像是念咒語般,「台灣先解決美豬、美牛問題,美才考慮是否談判雙邊貿易協定」。

 

在前篇文章〈台美關係熱絡下的現實問題──豬肉萊克多巴胺陳年舊帳〉釐清了台灣「『沒有』禁止美國豬肉進口」而是「禁止『施打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台灣法規對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俗稱:瘦肉精)是「零容忍」。這場無止境的爭論,其實萊克多巴胺的「生死鬥」。

 

在台灣美國兩者的實力懸殊,連台灣政治人物也不看好台灣可以贏得這局,直說「我不相信啦!不相信蔡政府能夠抵擋住美國的壓力。」

 

先不要那麼悲觀,國際談判理論針對大國小國實力懸殊的談判,給了專有名詞「不對稱」(asymmetrical),在不對稱的情況下,小國可以有一線生機,採取「借用權力策略」(borrowing-of-power strategy) 更多Zartman, I.W. 1974, ‘Review: The Political Analysis of Negotiation: How Who Gets What and When’, World Politics 26(3), pp. 385–399.

 

如圖所示,大國有可能採取「要就要,不要就算了」(Take-it-or-leave-it)或是「不要,拉倒」(Take-it-or-suffer)的策略。而小國想要達到「較公平」(fair)的結果,小國就應採取借用權力,即「外部力量」。尋求外部第三方的支持 更多Betzold, C. 2010. ‘Borrowing’power to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AOSIS in the climate change regime, 1990–1997. Politics, 30(3), 131-148.,可以是相同立場的國家,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或是遊說團體,他們可以提供科學數據,專門知識,科學證據尤為重要 。第三方的支持可以提供小國在談判中的道德高點,這道德力量被學界認為是重要的槓桿來源 更多Keck, M.E. and Sikkink, K. 1998, Activists beyond Borders: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以及Schimmelfennig, F. 2001, ‘The Community Trap: Liberal Norms, Rhetorical Action, and the Eastern Enlarg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5(1), pp. 47–80.

 

 

按照這邏輯,台灣想要在這局「掙脫」,除了要爭取對於萊克多巴胺一樣持「堅決反對」「零容忍」的中國俄羅斯等之外。還有個意想不到的「盟友」,美國民眾。

 

美國民間隨著對「有機肉品」(Organic meat)及動物權保障的日益重視,萊克多巴胺越來越有爭議性。2013年,食品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Food Safety,CFS)和動物法律保護基金會(Animal Legal Defense Fund ,ALDF)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隱藏多項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報告,原本探討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生理、心裡、行為影響報告應有100,000頁,卻只公布刪減後的464頁。在2014年,食品安全中心、美國人道協會(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和美國農會(United Farm Workers of America)對FDA提起訴願,要求FDA撤消包括萊克多巴胺在內的11種動物藥品的批准,理由是FDA未充分考慮萊克多巴胺對動物福利,工人安全,野生生物和水源的影響。雖然,後來法官駁回這項訴願,但是對於萊克多巴胺的食品安全性一直在民眾心中存在爭議性。

 

萊克多巴胺是動物口服劑,雖然如藥品一樣會人體造成影響,主管機關是美國農業部(USDA)。這有什麼差別呢?FDA對藥品批准非常嚴格,必須通過實驗室測試,對動物的測試以及對劑量的測試。然後,還接受了嚴格監控的人體臨床測試。即使在此之後,也必須載明所有副作用,並且必須從醫生取得處方。但是,農業部USDA批准食品成分時相對黑箱,而且消費者必須「證明」食品添加劑或成分會造成「傷害」,USDA才能介入。

 

從一開始萊克多巴胺批准,就一直在嚴重安全性問題、法規不透明。在萊克多巴胺在美國的豬中使用了三年後,FDA獸醫學中心的監察報告藥品製造商Elanco在隱瞞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和「不良動物藥品實驗」的訊息。加拿大也有研究,證實萊克多巴胺的動物實驗確實有安全疑慮,施打萊克多巴胺的猴子會「每天會出現心跳過快」(developed daily tachycardia)而實驗老鼠則出現,出現新生鼠有先天缺陷,例如舌頭突出,四肢短小,手指缺失,眼瞼張開和心臟擴大等,甚至導致老鼠死亡。

 

儘管有報告對於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質疑,但是萊克多巴胺製造廠商Elanco卻非常擅長「遊說」,「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在《垃圾食物缺乏症》(Born With a Junk Food Deficiency: How Flaks, Quacks, and Hacks Pimp the Public Health)書中,調閱2009年美國食物安全及檢察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公開行事曆,竟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會議,都有Elanco列席。當美國消費者要求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肉時,Elanco捍衛了該藥物的安全性,甚至說萊克多巴胺很「環保」(green),因為可以使豬少吃玉米,從而減少了豬肉每磅的碳足跡

 

美國民眾對於萊克多巴胺越來越憂心忡忡,美國政府卻憑藉其國際影響力,試圖為萊克多巴胺打開國際門戶。台灣在高舉「食品安全」對抗美國壓力時,別忘了回頭,最好的盟友也在那裡。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博士/現居美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