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購三星似成中芯追趕台積電唯一解方

林若伊 2020年06月01日 07:00:00
三星企業經營軌跡,其實跟中國正在執行的半導體戰略不謀而合。(圖片來源: SAMSUNG)

三星企業經營軌跡,其實跟中國正在執行的半導體戰略不謀而合。(圖片來源: SAMSUNG)

有關於中國半導體代工的國家隊-中芯國際(00981.HK)是否有機會超車台積電(2330.TW),近幾年來一直是台灣社會很關心的話題,原因無他,這個佔台灣加權指數(TWSE)近四分之一權重的護國神山,與台灣的國運息息相關。近來因為美國制裁華為,更突顯了這個議題的重要性,畢竟台積電以其全球領先的製程,享有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過半的市佔(Market Share),若被中芯半導體挾中國國家資本及華為獨家訂單扶持,一舉彎道超車,則美國對華為的圍堵將出現破口,且恐危及台灣的國家地位。

 

然而,晶圓代工除了是個資本密集,也是個技術密集的產業。中國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這個註冊資本額2,041.5億人民幣的大基金無保留注資,及華為灌單的結果,或可解決中芯所需的資金缺口。但若無技術可以竊取,則中芯得按部就班地研發,以今年才量產台積電六年前的14nm(奈米)製程來看,就算中國提供的龐大資金能縮短一半差距,恐對中國缺芯的燃眉之急,仍然顯得緩不濟急。且這2,000億人民幣就算全部都給中芯半導體,也只能折合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150-160億美元的兩倍左右,對比兩者五到六年的差距,縮短一半差距的假設,就算不考慮學習曲線,我仍認為稍嫌樂觀了些。

 

更何況,據日經新聞報導,這個國家大基金只打算對中芯注資22.5億美元,讓中芯國際能將今年的資本支出提升至43億美元,讓我認為中國官方對中芯的研發能力,其實並沒有信心。而如果技術很難藉由自己研發產生「大躍進」式的成果,而偏偏由晶片性能所直接影響的運算能力,又是5G及AI時代決勝的關鍵,中國要如何不惜一切代價克服這個軟肋?我認為「實質上」收購製程稍微落後、全球市佔也僅次於台積電的三星集團(005930.KS)晶圓代工事業,或成為中國突破目前困境的唯一解方。

 

台積電享有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過半的市佔,若被中芯半導體挾中國國家資本及華為獨家訂單扶持,一舉彎道超車,恐危及台灣的國家地位。(湯森路透)

 

中韓繼續甜蜜期

 

在地緣政治上,南韓與中國亦處於薩德事件後的甜蜜期,在美國總統Trump認為已成功處理與北韓的緊張關係後,甚至有想要撤出駐韓美軍的想法,美韓的共同軍事演習更已取消或延期多次,南韓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便呈現下降趨勢。而南韓亦同時與日本因二戰時期徵用韓國勞工問題,而有日本針對光阻劑、氟化氫及氟聚酰亞胺此三項半導體關鍵材料進行貿易制裁的困境。在這種情勢之下,南韓往中國靠攏,亦是地緣政治上合理的決策。這點可以從中國被全球追索武漢肺炎所造成損害的賠償同時,南韓總統文在寅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送暖,可見一斑。

 

若從三星集團來看,其晶圓代工事業在28nm製程後,與台積電的競爭就一直處於落後地位。市佔率雖然從聯電(2303.TW)及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手中搶佔不少,從2015至2019,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從5.3%竄升至17.8%,但對比台積電兩個時期的市佔率為54.3%及52.7%,台積電的技術水準及接近獨佔之地位,對三星來說,仍然是道難以跨越的鴻溝。而是否以三分之一的營收規模,繼續追趕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開發,是個公司發展策略上的兩難。(註:三星直至2017才將晶圓代工事業從LSI(系統半導體)事業部獨立出來,故2015年晶圓代工市佔率為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推估,不包括其ASIC(特殊應用IC)事業營收。)

 

事實上,三星集團所經營事業包羅萬象,除了進行各個產業的多角化(Diversification)以降低經營上的風險,也同時進行上下游產業鍊的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以追求綜效(Synergy)。涉足包括金融服務、資訊科技服務、機械、造船和化學,最有名的旗艦公司則是生產半導體、行動電話、電視機、液晶顯示(LCD)面板的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SEC)。除此之外,善用集團內事業部的現金流,進行其他產業或是供應鏈上下游的投資,也是三星的強項。據哈佛管理評論所刊載的個案研究〔三星崛起的矛盾策略/The Paradox of Samsung's Rise〕所述,這種特殊的企業經營模式,其實跟南韓薄弱的外部資本市場有關,難以從外部獲得現金流的韓國企業,只能仰賴其他事業部產生的獲利,進行新事業的再投資。

 

而三星企業經營軌跡,其實也跟中國正在執行的半導體戰略不謀而合。清華紫光及大基金等中國國家戰略基金,便是採類似三星的發展模式,挾其國家資本在半導體產業上下游進行整併及收購。江蘇長電(600584.SH)收購新加坡商星科金朋後,完成在封測產業的中國國家隊拼圖,而這個市佔近10%的威脅,也直接促成了日月光(2311.TW)收購矽品(2325.TW)的股權大戰,最終組成了日月光投控(3711.TW)。中國半導體國家隊在上游有IC設計的海思及展訊,下游有封測的長電,終端產品有華為的5G設備及眾多品牌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廠商,整個供應鏈獨缺晶圓代工,這種情況便是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所稱的瓶頸(Bottleneck)。而管理學理論建議我們,集中手中資源突破瓶頸,是讓效益最大化的解答。

 

現在是三星脫手晶圓代工事業最好時機

 

在中國有半導體產業去美化,突破晶圓代工這個瓶頸的需求,而我認為現在也是三星集團脫手其晶圓代工事業最好的時機,對於兩邊結合的概率,我傾向以樂觀的角度看待。唯兩者在股權上的結合,在技術上我認為有突破政治限制及華為禁令的難度,但或許三星可以採取將晶圓代工事業部完全獨立,再出售給中國國家戰略基金的作法。畢竟三星是個多角化的集團,將其會逐步衰退的晶圓代工事業部賤價出售給與中國,或可以換取其他終端產品的中國市場准入,也不能說是筆蝕本的生意。對中國來說,直接取得取得三星微幅落後的晶圓代工製程,配合中國國家資本及龐大的終端產品出海口,也不無追趕上台積電的機會。

 

日經新聞在520前後,多次報導了三星在中國西安與中國的合作,中國官方並給予了三星的工程師們檢疫上的特殊待遇,更增添了我的憂慮。只是我好奇,會否華為公主孟晚舟的下場,便是三星少主李在鎔做了這個決策後的下場?而他宣布三星將不再由他的後代接班,是否也有這個考量?假使將來的半導體產業,真的分成了中國加上三星與美國加上台積電的兩大陣營,必會對台灣的產業發展及國家安全,造成鉅大的挑戰,台灣人民及執政當局必須要意識到這個可能性,並及早想出對策因應。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並未持有本文所提及公司之股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無利益衝突疑慮。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