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轉型正義暫時還轉不到「端午連假」

王順民 2020年06月15日 07:00:00
因台師大校歌裡有「回歸祖國樂融融」這麼一段歌詞,進而引來關於轉型正義的熱議。(取自台師大臉書)

因台師大校歌裡有「回歸祖國樂融融」這麼一段歌詞,進而引來關於轉型正義的熱議。(取自台師大臉書)

繼台師大校歌裡有「回歸祖國樂融融」的這麼一段歌詞,而引來輿論的撻伐,於此同時,也傳來台灣大學校務會議的學生代表,研擬提案建議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藉以讓「傅鐘」的傅斯年神話消失無蹤,淺而易見的是,在一遍遍政治正確的當前台灣社會之際,一波波嫁接於轉型正義之名所掀起涵蓋政治、文化與教育等不同層面的改革行動,勢必會是「後罷免」或「後霸免」之另類疫情的時勢潮流所在,如此一來,遍布於大專校院裡諸多的黨國遺毒,是有它回歸於轉型正義底下政治與教育之「政教分離」的基本思索。

 

誠然,標舉轉型正義的改革大旗,任何的作為都被視為兼具某種的正當性,從而忽略了對於內涵性、操作性、比例性、衡平性、適足性、優先性及其時代脈絡性的整體考察,就此而言,一方面,轉型正義本身欠缺所應該要被廓清的操作性定義,如此一來,轉型工程的歷史性關照,當只是被限縮在政黨與政權的權力糾葛,忘卻了台灣作為移民島嶼的錯綜複雜性,進而忽略台灣本身的政治主體性;再則,抽象範疇的正義概念,其所行使的卻是鎖定以黨國遺毒出發的夷平工程,如此一來,這幾年下來的轉型正義,究竟係為當代的台灣社會增生多少的文明內涵,抑或招致更多包括意識形態、政黨、地域、職種、性別、社經地位在內的族群撕裂和認同混淆?

 

僅就台大校務會議學生代表所研擬建議成立的「校園轉型正義小組」為例,透過促轉的手段,以處理台大的校園空間、威權地景、校史重構等轉型正義工作,如此一來,台大地標的「傅鐘」自然是要列為轉型正義的標地之一,而此一神話的破除,更是促進轉型和迎接正義的必要之惡;連帶地,從台大的「傅鐘」、治官方意識形態的「椰林大道」;到政大之「校訓」、「校徽」、「校旗」、「校歌」和永久名譽校長的蔣中正;抑或是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的臺師大之「蔣公銅像」、「梁實秋故居」等,這也使得包括文化、淡江、銘傳、實踐、世新、中原、東海、逢甲、東吳等那一個時代的黨國遺業或另類的附屬黨產,都應該是要灰飛煙滅於轉型正義的改革旗幟底下,藉此一併地走入歷史洪流裡,同時,也要死不見屍骨。

 

事實上,上述的促轉變革,早已顯現在過往從中正紀念館到民主廣場以及從台中港路到台灣大道等時代轉折點的政治正確選擇,只是,對於此一正確的政治選擇之關照針砭,不變的準則還是要如何避免讓仇恨複製成為某種的「被迫害妄想症」和「自我感覺良好」,如此一來,何以眼前出現的是從心靈資本到心靈遺缺、是從政治資本到政治遺謔、是從經濟資本到經濟遺落、是從社會資本的社會遺憾、是從國家資本的國家遺棄、是從文化資本到文化遺毒、是從環境資本到環境遺害、是從人流資本到人流遺失、是從歷史對抗到對抗歷史、是從擁有相同過去到斬斷共同未來、是從集體記憶到選擇失憶、是從轉型正義到轉型爭議以及是從權力革命到認同革命的斷鍊性發展?

 

總之,銅像可以不見、傅鐘也可以沒有,但是,少了獨立思辨能力的新生世代,這才是當前台灣社會重大的發展性危機之所在,於此同時,接踵而來的「端午節」,究竟在意的是可以多放幾天的連續假日,還是藉以追索從兩岸到島內以迄於變遷台灣的主體性意義?

 

至少,慶幸的是,「屈原」還沒有選邊站的困擾和疑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