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選民不應成為政治人物粉絲

王英明 2020年06月16日 00:00:00
民主的真諦,在於人民(主人)可以給你權力,但做得不好,隨時可以把權力收回,以避免更大的危機。(湯森路透)

民主的真諦,在於人民(主人)可以給你權力,但做得不好,隨時可以把權力收回,以避免更大的危機。(湯森路透)

最近因罷韓引出名句:「對政治領袖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象徵」、「對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誌」,證明台灣的民主,已跨出成熟的第一步。高雄人真的厲害!


過去的選舉,或許也有像這樣的「無情」現象,但可能跟意識形態或操縱動員有關係,例如當年台北市長阿扁,有最高施政滿意度卻落選連任。

 

這一次的「罷韓」,與其說人民「無情」,不如說某號政治人物,表現太離常軌,令人厭惡,造成很多具有思考能力、並且不畏恐嚇的民眾,做出了成熟的判斷。這已是跟「國家隊」、政黨動員、樁腳操作或意識形態,完全都沒有關係了。很多人說這是奇蹟,但基本上也是前面所說的「人民無情」。

 

而,人民對政治人物,本就應該沒有「感情」。


近幾年在台灣政治界,流行「粉絲」fans 說法,例如英粉、韓粉、柯粉、賴份、扁粉(最新的是邁粉),甚至有韓流、鋼鐵粉這種名詞。筆者在台灣從小到老,甚至在國外也住過一陣子,以前都沒有聽過「政治粉絲」這種名詞,直到最近幾年,竟然有了,而且大行其道。
 

影星、球星、歌星,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網紅、名嘴,這些性質或職業,(無論是目前或是過去已經有的),有粉絲是理所當然。粉絲是對喜歡的人無條件的崇拜,這是對創作者或表演者的一種心靈寄托與取暖。會成為粉絲,是人性的一種。不過這些「被崇拜者」,對我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有也好、沒有也沒關係。他們只是我們生活情趣的一部分。

 

但政治就不同。政治不應該有粉絲。西方民主國家人民,多數人頂多是喜歡某一個人的政策,但是絕對不會想要變成他的粉絲。因為政治人物的想法、所作所為,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甚或是國家的前途。政治人物非常可能隨時會因個人利益而改變做法;擁有了權勢與金錢關係,進入了政治大醬缸後,而改變初衷的,比比皆是。如台北某一常常把「莫忘初衷」掛在嘴裡的政客,根本就是「完全忘記初衷」的典型。

 

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會對每種狀況做絕對正確判斷,他們一樣會犯錯。我們應該冷眼旁觀,隨時監督他/她,而不是當個粉絲。領導人物的民意再高,有問題我們都應該隨時挑剔批評。我們若不講話,找到機會,他就可能「背叛」我們。

 

這真是奇怪,從小公民課本說,從事政治者就是人民的公僕。既然是僕人,我們當主人的,應該好好的監管他,怎麼會反而成為他的粉絲?怎麽僕人反而變成我們的「主子」?

 

一旦成為某一政治人物的粉絲,他講什麼話都相信、他做什麼事都對、都諒解,完全放棄了自我判斷或監督的能力,不離不棄,從一而終,甚至與親人翻臉、護衛「主子」、到處「出征」,有人還為選舉而遷戶口。這跟迷信邪教真的是沒兩樣。如此的「造神運動」,實在是太荒謬了。

 

在先進民主國家,絕對看不到像台灣某些「粉」,不必為生活奔波,每天像追星跟著政治人物,四處奔走、聚集、遊行、造勢。這些民眾完全沒有自我思考能力,聽到片面之詞,百分百相信,當成救世主般崇拜。如此產生的一股狂熱,讓台灣隨時充滿了政治激情(或仇恨),看起來整年都在造勢、都在遊行、都在互相謾罵,令人目不暇給。這真是地球上的奇觀。


民主的真諦,在於人民(主人)可以給你權力,但做得不好,隨時可以把權力收回,以避免更大的危機。這次的罷韓成功,就給民眾一個鼓舞的自信力量,也給許多政治人物很大的警惕。
 

當所有民眾都不再成為政治的粉,隨時可以把「偉大人物」趕下台,這就是先哲所說的「對政治人物無情」。這才是成熟的國家人民對民主政治該有的態度。

 

過去網路曾有「全球無知國家,台灣名列第三」的說法。其實台灣的亂源,不在權貴的貪婪,不在政治人物本身,而是群眾的不思考與弱智。當年希特勒之所以崛起,還不是因爲德國人選了他出來當領袖?希特勒的危害世界,問題是希特勒本人、或者是德國人民?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哲學家漢娜鄂蘭指出:「在一個公民不思考、不參與公眾政策實質討論,不對政治人物的承諾予與監督的社會,民主是名存實亡的」,在評價納粹「平庸的罪惡」中,她似乎早已點出本文想說的,沒有思考能力的粉絲,會成為邪惡政權的幫兇。

 

想要成為國家的主人,就請大家放棄成為政治人物的粉絲開始吧。

 

※作者為退休醫師

 

關鍵字: 民主 粉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