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採購MQ-9無人機背後的國防自主問題

紀永添 2020年06月29日 00:00:00
軍方打算改向美國採購已經歷過實戰考驗,並與騰雲無人機同級的MQ-9死神(Reaper)無人機。(湯森路透)

軍方打算改向美國採購已經歷過實戰考驗,並與騰雲無人機同級的MQ-9死神(Reaper)無人機。(湯森路透)

國軍長期以來一直順應國際潮流,努力研發軍用無人機,從一開始較小型的銳鳶無人機,到後來體積更大的騰雲無人機,都可以見到台灣在國防自主上的嘗試與努力。只是銳鳶無人機的整體性能並不令人滿意,海軍一開始拒絕採購,後來改由陸軍採購後,操作的情況與效果也不如預期,最後還是再移編回海軍。而騰雲無人機則長期受困於引擎推力不足的問題,無法掛載攻擊武器,即使後來已有所突破,從國外購入新型引擎,但能否徹底解決目前的窘境,還有待觀察。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的無人機作戰能力一直停滯不前,想要發展不對稱戰力的目標受到很大阻礙,最後傳出軍方打算改向美國採購已經歷過實戰考驗,並與騰雲無人機同級的MQ-9死神(Reaper)無人機。

 

美國控制盟國的武器發展

 

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軍方在國造武器接近成功或開始服役後,決定要購買同級的美製系統。這除了是對國造武器的信心不足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拒絕出售同類型武器的美國,常會在台灣的國造武器計畫接近成熟時,大開綠燈,同意出售同級武器。甚至積極遊說或提出優惠條件,而讓國軍的態度轉變,從支持自製轉為外購。最好的例子,是台灣過去一直買不到先進戰機,美國拒絕出售F-16戰機給台灣,讓台灣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美國的技術協助下發展IDF經國號戰機。但就在IDF試飛成功,準備開始量產之際,美國卻批准出售F-16戰機給台灣,導致IDF的生產數量腰斬,連帶的也讓後續的升級研發計畫取消。另外如天弓飛彈量產後,美國就同意出售愛國者飛彈,雄風二型飛彈服役後,美國就同意出售魚叉飛彈等。

 

一旦盟國或其它國家已經快要研發出類似的武器時,美國就會反過來同意出售同級武器,以賺取軍售利益。圖為台灣發展的騰雲無人機。(本報資料照片)

 

其實美國並不是只有對台灣這樣做,應該說美國長期以來,就一直用這種方式來控制盟國與其它國家的武器發展。這原因除了在商言商外,往往也有地緣政治上的考量。一開始不出售先進武器是擔心破壞區域的軍力平衡,一旦盟國或其它國家已經快要研發出類似的武器時,美國就會反過來同意出售同級武器,以賺取軍售利益。這種情況特別常出現在那些處於潛在衝突危機中的敵對國家,如希臘與土耳其、印度與巴基斯坦、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其中又以國際地位曖昧的台灣情況最為嚴重。不過,即使是美國最緊密的盟國,也是常受到美國的政治壓力而採購美製的武器,原因在於美國不希望盟國推出類似的武器,成為未來國際軍武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所以選擇利用半強迫或合作利誘的方式,出售美製武器來阻斷盟國的武器研發計畫,使其胎死腹中。

 

特殊策略讓美製武器獨步全球

 

世界各國雖然都知道美國的企圖,但美國這樣的策略還是能奏效的原因,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美製武器獨步全球,採購美製武器很多時候是最划算的選擇。一來美國常年捲入戰事之中,各型武器都經歷過戰場洗禮,已驗證其作戰能力。特別是美軍的研發速度很快,而且會依戰場上所取得的寶貴經驗,立刻對武器進行升級改良,這對多數處於承平時期的國家而言,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再加上美國強大的諜報與電子情蒐能力,讓美製武器擁有最齊全的資料庫,在電子干擾或反制能力上,遙遙領先對手,還能不斷透過軟體升級的方式更新,這都是別的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最後美製武器的生產數量龐大,除了美軍使用外,還外銷到世界許多國家,零件或耗材的單價較為便宜,供應穩定,這都是美製武器在性能與後勤上倍受各國肯定的主因。

 

而在政治上,採購美製武器,還有平衡雙方貿易逆差,重申雙方盟友關係,化解美國壓力等附加價值。美國為了爭取訂單,也常常提出技術轉移,在地生產以增加工作機會,或是在批准出售的武器中,夾帶一、兩樣購買國一直希望獲得的新技術或新功能,而讓人難以拒絕。很多國家最後都會陷入兩難的困境中,是要繼續堅持自己的武器發展計畫,投注大筆的國防經費,研發性能並不特別突出的國造武器,還是直接採購性能優異且經過實戰考驗的美製武器,並利用這個機會爭取工業合作來引進先進技術。若最後再權衡一下政治與外交因素,大多數的國家都會選擇採購美製武器,這也讓美國稱霸世界軍武市場。即使是國力與軍事科技都遠遠超越台灣的許多歐洲國家,有時也無法抵擋美國的這種攻勢,最後放棄自己研發或採用歐盟國家生產的武器。

 

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又讓問題更為雪上加霜。首先是美國一直希望維持兩岸軍力的均勢,因此不願意出售最先進的武器給台灣,再加上不願意惹惱中國,破壞美中關係,軍售案往往拖延多年,才選在不會讓中國強烈抗議的時機批准,嚴重破壞台灣建軍規劃的期程。這也讓台灣特別希望能加強國防自主,不要處處受制於人。但台灣的問題在於,本身的重工業基礎並不深厚,很多技術與關鍵零件都需要仰賴國外提供,可是除了美國之外,大多數的國家受制於中國的壓力,都對台灣敬而遠之。造成就算台灣願意出錢,也買不到技術與關鍵零件。美國偶而會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支持別國向台灣出售技術與關鍵零件,可惜絕大多數時候管制都很嚴格。比如台灣過去發展各種飛彈,都受制於這樣的技術管制,直到近幾年美台關係改變,才開始逐步放寬。

 

此外,影響台灣國防產業發展的另外一個嚴重阻礙,就是在中國的打壓下,台灣自製的武器難以外銷。在只有國軍採購下,無法建立一定規模,缺乏利潤的結果就是很難吸引到民間廠商投入,中科院缺乏自給自足的財源,極不利於軍事科技的研發。政府與軍方其實都知道問題的癥結點,所以修法讓中科院法人化,並積極參與國外的國防裝備展,推銷台灣製造的武器,希望能突破這樣的困境,但這幾年下來成效極其有限。而多數的意見都認為,台灣要解決這個難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推動「軍民合用」的發展模式,讓研發的軍事科技能轉為民用,以解決台灣武器難以外銷的窘境,吸引民間廠商投入國防產業。這也是蔡英文總統在此次520的就職演說中,強調「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強力推動軍民技術整合,激發民間製造能量」的原因。

 

騰雲無人機可發展制海能力

 

不過即使在政府的努力下,台灣未來能達到一定程度的國防自主,還是很難拒絕採購美製武器,畢竟美製武器的優異性能與附加的政治、外交價值,不能單純從愛用國貨或簡化後勤的角度來考慮。或許國軍應該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讓國產武器與外購的武器能互相搭配,截長補短,發揮最大的作戰效能。以MQ-9與騰雲無人機為例,其實兩者不論在外型、尺寸、作戰用途上,都高度的雷同,台灣如果只是單純兩案併行,就是重覆投資。但其實之前在研發銳鳶無人機時,就已鎖定在海上偵察,以符合台灣的作戰需求,雖然銳鳶無人機後來的發展與服役結果差強人意,但軍方不應該放棄這個目標,或許可以利用技術更成熟的騰雲無人機為平台,發展更專業的海洋偵察無人機。畢竟MQ-9無人機並非設計用於海洋環境使用,台灣拿來進行海上偵察,效能可能會有所折扣,這從RQ-4全球之鷹再推出海洋環境專用的RQ-4C就可見一斑。

 

MQ-9死神無人機目前所配備的地獄火飛彈,主要是用於反裝甲與對地火力支援。(湯森路透)

 

甚至軍方可以進一步考慮為騰雲無人機發展制海能力,畢竟MQ-9死神無人機目前所配備的地獄火飛彈,主要是用於反裝甲與對地火力支援,雖然美國也傳出有考慮讓MQ-9死神無人機掛載反艦飛彈,但目前仍然還在評估階段。這代表外購的無人機除了進行戰術偵察外,在台海防禦上必需等到反登陸作戰時,才能派上用場。台灣目前正在發展輕型的短程反艦飛彈,以補足目前兩款國造大型反艦飛彈的死角,可以嘗試一併發展空射型,讓換裝新型引擎後推力更強的騰雲無人機來掛載。如果仍然太重,無法掛載在翼下的掛載點,甚至可以考慮修改機身構型與起落架,將短程反艦飛彈掛載在機身中線。即使只能掛載一枚,未來的騰雲無人機仍將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洋監視能力與制海戰力的無人載具,對於台灣反制敵方的艦隊將有十足的助益。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多管火箭的對外採購上。陸軍在國造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服役後,傳出計畫向美國爭取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雖然這項軍售還未正式建案,但陸軍會希望增購M142的可能原因有兩點,一是美製多管火箭的射程與精確度,都比目前的雷霆2000更優良,這也無需諱言,能讓陸軍有能力跨海攻擊中國東南方沿海,壓制登陸部隊。二是M142能發射陸軍戰術飛彈(ATACMS),未來如果美國願意出售,陸軍就能獲得短程地對地飛彈的攻擊能力。不過中科院也表示,未來將致力提升雷霆2000的射程與精確度,甚至不排除研發國產的陸軍戰術飛彈,而讓陸軍購買M142的計畫,出現重複投資的質疑聲浪,使陸軍遲遲沒有大力推動。

 

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的射程與精確度,都比目前的雷霆2000更優良。(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爭取採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的反艦套組

 

陸軍想採購M142的考量其實有其道理,畢竟對岸的長程火箭已經可以覆蓋台灣的部份西部平原,雷霆2000目前只能用於反登陸的灘頭火力支援,無法跨海打擊對岸目標。不過陸軍可以思考的是,目前美國已研發出可讓M142擁有反艦能力的套件,之前還曾在沖繩進行試射。美國若因為台灣已經擁有雷霆2000而願意出售M142給台灣的話,那陸軍應該爭取一併採購反艦套件,讓陸軍部署在各戰區或外島的炮兵部隊具備反艦能力,更進一步強化台灣的防禦能力。台灣在一開始建案,研發自製武器時,就應該考慮到台灣特殊的海島作戰環境,並評估未來如果美國同意出售同級武器時,如何讓國造武器與美製武器能互補,這或許是台灣在困境下所能選擇的最好策略。

 

雷霆2000仍無力做到跨海攻擊。(資料照片)

 

想要完全國防自主,不必受制於人,在今天這個世界是辦不到的。看一下國力比台灣更強的日本、英國、澳洲,也常常面臨這種兩難的處境。因此台灣發展國防自主能力時,不能訂定不切實際的目標,甚至無限上綱成政治問題,對這台灣的國防發展絕對沒有任何的助益。特別是中科院的許多武器發展計畫都已延宕多時,無法突破,這不止讓新一代巡防艦的興建計畫受到很大影響,空軍與陸軍也屢有怨言。台灣還是有必要認清自己的技術實力,採取最為合理的建軍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與其自怨自艾,不斷爭吵國防自主與外購武器的利弊得失,還不如研究一下日本、英國、特別是以色列,在被迫妥協之下是採取什麼策略,來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