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白俄羅斯人清楚看見獨裁者的腐化

冼翰宇 2020年08月23日 07:00:00
白俄羅斯近期的大規模示威,在當局動用棍棒、橡皮子彈和燃燒彈的暴力鎮壓下已至少2人喪命、數百人程度不等的輕重傷,以及數千名示威者被捕。(湯森路透)

白俄羅斯近期的大規模示威,在當局動用棍棒、橡皮子彈和燃燒彈的暴力鎮壓下已至少2人喪命、數百人程度不等的輕重傷,以及數千名示威者被捕。(湯森路透)

白俄羅斯總統大選落幕,掌權26年的強人盧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宣稱獲得超過8成的選票連任,隨即引來作票的質疑,約20萬民眾聚集在首都明斯克要他下台。對此,盧卡申柯除了發表談話回嗆反對派,更向鄰國俄羅斯求援,讓選舉舞弊爭議一舉升高為歐俄角力。

 

連日的大規模示威,在當局動用棍棒、橡皮子彈和燃燒彈的暴力鎮壓下已至少2人喪命、數百人程度不等的輕重傷,以及數千名示威者被捕。為了抗議警方的暴行,明斯克及其他城市的婦女穿起白衣、手持鮮花組成人鏈。

 

在示威的隊伍中,有人舉起寫著「鮮花比子彈好」標語的海報;一名女子在看到警察放下手中的防暴盾後,將鮮花贈與對方並獻上香吻。半世紀前席捲美國社會的「權力歸花」(Flower Power)運動,彷彿在21世紀的前蘇聯成員國捲土重來。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在1965年提出了「權力歸花」口號,當中的花即來自嬉皮們頭上戴著與服飾繡上的花朵。除此之外,嬉皮們還經常在街頭向路過的人分送鮮花,種種與花的連結也讓他們有了「花之子」(Children Of Flower)的稱號。

 

「權力歸花」除了表達以和平手段反戰的主張,也貼切地描繪了和平示威與戰爭殘酷的對比。1967年的反越戰示威遊行中,不論是參與的嬉皮將鮮花送給五角大廈外武裝警察,還是將花朵插在軍隊槍口的畫面,都成了那個時代,追求「愛與和平」生活態度的最佳寫照。

 

儘管時空背景與上街的理由皆有所不同,今天在白俄羅斯的人們和半世紀前的「花之子」一樣,都在爭取一個容得下不同聲音、不同生活選擇的社會,無論訴求的是一場公平的選舉,或是免於活在戰爭恐懼中的權利。

 

嬉皮對「愛與和平」的嚮往,是冷戰結構下對不義的戰爭及美國對外軍國主義傾向的回應;向來致力制衡俄羅斯影響力的歐盟,在盧卡申柯拒下台並向俄羅斯求援後決議啟動制裁程序,恐怕也將形成一種類似於冷戰結構的對抗。

 

嬉皮們批評中產階級價值、反對核子武器與越南戰爭,誓言要把美國從殘暴無情的戰爭、舊有觀念和物質主義中解放出來。他們相信,愛會戰勝恐懼。即便作為20世紀資本主義體制中最燦爛的一場文化革命,卻仍無法扭轉注定失敗的命運。

 

「花之子」們看到了體制的部分病徵,但無心也無力提出改變方案。他們只想從體制中脫逃,建立一個無菌的烏托邦,而不在意綑綁他們的社會結構和政經權力;白俄羅斯街頭上的人們則不然,他們清楚看見了權力的腐化,並明確喊出當家作主的渴望。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