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前總統 你所言差矣

高仙芝 2020年08月29日 07:00:00
「氣候少女」通貝利在聯合國怒懟各國領袖背叛年輕人的名句「How dare you?」,看來也適用在馬前總統的身上。(攝影:蔣銀珊)

「氣候少女」通貝利在聯合國怒懟各國領袖背叛年輕人的名句「How dare you?」,看來也適用在馬前總統的身上。(攝影:蔣銀珊)

前總統馬英九在自己基金會舉辦的「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台灣如何轉危為安」上致辭,認爲台灣面對「三大不安全」,國際關係、國防和經濟,是數十年來「最不安全的時刻」,指責蔡政府「聯美抗陸,把兩岸從僵局變成危局」,認爲蔡政府不必害怕「一中原則」,必須承認「九二共識」,才能「避戰」。

 

不能否認,馬總統演講中有一些合理的部分。比如馬總統在論述台灣的「經濟不安全」時,指台灣無法和主要貿易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也沒能加入多邊協議,但這是誰的責任還不好說。而在國際關係和國防問題上,馬總統雖然舉出了一些事實,然而脫離了劇變中的國際政治,大錯特錯。

 

首先,在討論「一中原則」時,不是抽象地討論「兩岸同屬一中」。「一中原則」的話語,經過對岸的幾十年宣傳,加上對岸的話語權,已貼上了中共的標簽,成爲中國的標志性表述。其內涵是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中華民國台灣固然有「一中」憲法,但怎麽可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這樣怎麽可能不怕「一中原則」?

 

同樣道理,「九二共識」也不是馬總統所念念不忘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經過一番邏輯演繹,它同樣被貼上了中共的標簽,變成「雙方都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順理成章地接下中共的「一中原則」。

 

同樣地,蔡政府也沒有把「九二共識扭曲為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本來就是中共提出要「統一台灣」的方案。2019年,習近平一聲令下,不但定調九二共識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還提出研究如何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統一台灣,對岸的各路對台專家和島內的急統派紛紛聞雞起舞,製造輿論。這證明「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統一台灣」密不可分。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是三位一體的,直接的邏輯推論就是把台灣變成下一個香港。(湯森路透)

 

「香港2.0」的黑洞

 

這個「一國兩制」也不是抽象的「一個國家可以存在兩種制度」的那種「一國兩制」,而是具體的,以香港為範本的「港版一國兩制」。為它加上「台灣方案」這個後綴,並不能改變把台灣變成下一個香港的實質。其實,在中共構想中,當年提出一國兩制,就以香港作爲台灣的榜樣。現在這個樣本搞成怎樣,如果不是被豬油懞了心眼,馬總統應該不會繼續沿用中共的話語,把它說成是「成功落實」吧?

 

以上證明,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是三位一體的,直接的邏輯推論就是把台灣變成下一個香港。在中共掌握國際話語權的現實下,不要再指望躲在島內竊竊私語,就可以改變這種用大喇叭全世界宣傳的話語邏輯。只要誤入這三個話語陷阱中的任何一個,就只會被勾著鼻子牽著走,最終掉進「香港2.0」的黑洞。

 

其次,和平無疑對東亞和台灣無比重要,過去幾十年東亞人民享受「和平紅利」才有今天的發展。然而,和平不會永遠持續。戰後東亞和平,最初基建於美國在東亞地區同時灌輸經濟動力和維持秩序。到了中國崛起,各國開始說「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從「一面倒」到「一腳踏兩船」。

 

如果說,歐巴馬時代,中美還能維持表面上的一團和氣,說著什麽「夫妻關係」的肉麻話,東亞各國可以一腳踏兩船的話,那麽到了川普執政之後的前幾年,東亞各國發覺已越來越難同時吃中美兩家的飯。到了疫情暴發,中美徹底翻臉,美國不但在政治上和中國對著幹,經濟上也要和中國脫鈎,張羅打鼓地建立「可靠的供應鏈」、「清潔網絡」等,就宣告東亞各國那種吃盡兩頭好處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人們必須認識到在「新常態」下,和平不再是理所當然,也不再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東亞或許還能保持和平,但不會是以前那種一團和氣的和平。如果能在緊張狀態下保持和平,已屬萬幸。能保持多久,誰也說不清。人們必須有不再和平的日子的心理準備。

 

再難有騎牆的空間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的發言被廣泛視爲「新冷戰」的檄文。與「舊冷戰」不同,「舊冷戰」的重心在歐洲,「新冷戰」若重臨,重心就在東亞。這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大時代」。正如中共領袖毛澤東所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正如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所言:「不是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東亞國家再難有騎牆的空間。

 

再次,馬總統說的「保持距離才是趨吉避凶之道」這句話,原則上不能一定算錯。但如前所述,這種「前新冷戰時代」的智慧已經很難在這個劇變時代適用。

 

當然,騎牆空間再小,也不一定沒有。可惜,其應用範圍就是,只有當本身事不關己,或利益不大,才有資格「保持距離」,去騎牆。

 

可是現實是什麽?在風雨慾來的中美衝突中,中共要把美國從西太平洋趕走,太平洋兩岸「一邊一國」。在東亞戰略中,台灣本身就處於風暴中心。試問,台灣有什麽資格,有什麽能耐還能「保持距離」?

 

更何況,台灣不但沒有「保持距離」的空間,就連「選邊站」的空間也沒有。

 

像菲律賓這類國家,「換一個老闆」或許問題不大,甚至還能從中國那裏撈到不少錢。但台灣本身就是中共的獵物,是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祭祀品。馬總統也一定知道,美國在東亞的存在才是過去七十年來台灣得以保存的終極因素。一旦美國被中國從西太平洋趕走,台灣的命運無非就是「下一個香港」而已。

 

再次,沒有必要貶低台灣的防禦能力。毫無疑問,中國是軍事強國,比台灣強得多。如果雙方拉隊在中立地來一個「打擂臺」,台灣必敗無疑,或許還真是「首戰即終戰」。

 

美國軍事實力比伊拉克強好幾個檔次,然而美軍最後退出伊拉克。如果說美軍目的不在於佔領伊拉克,所以可進可退。那麽對土地貪婪的蘇聯進攻阿富汗,也不得不黯然退出,還是導致蘇聯垮臺的重要原因。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都比中台之間的大,但還是最終輸掉了戰爭。何解?三個關鍵因素:客場作戰、外援、佔領成本。

 

同理,現在中共的目標是佔領台灣土地,統治台灣人民,不是狂發一堆導彈把台灣打爛。中台之戰也不是  「單對單」,其他國家必然介入。這樣一來,中國要取勝就難多了。

 

中台之戰也不是  「單對單」,其他國家必然介入。這樣一來,中國要取勝就難多了。(湯森路透)

 

「How dare you?」

 

如果台灣站穩了美國一邊,那麽無法想像,一旦中國進攻台灣,美國會不插手,或許日本也會加入戰團。美日聯手,加上台灣本身的軍力,對中國軍力有很大優勢。

 

如果台灣能在第一波打擊堅持過來不投降。中國必然面臨攻佔台灣的問題。台灣是個易守難攻的島嶼,登陸戰又是中國軍隊缺乏實戰經驗的作戰方式。登陸之後還存在補給如何過來的問題。台灣本身的軍力,在熟悉的地形下和在美(日)的支援下作戰,讓中國的登陸戰變得非常困難。

 

即便中國能登陸台灣,還必須面對地面戰和城市戰。中國缺乏顧及平民傷亡的情況下攻打城市的經驗。1970年代末,中國攻打越南時採用了「萬炮齊轟」的無差別攻擊摧毀城市(諒山)的戰術。但這種戰術在現在很難再用。而且,現在也過了那個做壞事不必承擔後果的時代。

 

即便中國佔領了台灣的重要據點和城市,只要台灣人堅持抵抗,中國佔領成本也會變得很大。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是例子。

 

因此,中國進攻台灣「武統」並非輕而易舉。它到現在也不「武統」,還派出輿論降溫,不是因爲它仁慈,而是因爲沒有把握,風險極大。但這一切,都要求以台灣人民有抵抗意志為前提。在這點上,馬總統的講話倒要消解台灣人民的意志,幫了中共的忙。

 

惡狼要咬人,避也避不開。做只兔子乖乖被吃是一種選擇;做只青蛙被溫水煮熟吃是另一種選擇;做只刺蝟讓惡狼咬到也滿口鮮血,是另一種選擇。台灣要怎麽選?

 

最後,維持和平固然需要代價,但和平並非高於一切,不能不計代價地追求和平。在和平之上,還有其他更值得追求的價值,自由就是最重要的一種。兩百多年前,美國人佩恩說出「不自由,毋寧死」;一百多年前,匈牙利人裴多菲說出「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幾十年前,阿拉伯人阿拉法特說出「如果得不到自由,誰也不會和平」。

 

更何況,對台灣而言,自由不是一個人的自由,不是一代人的自由,而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的自由。「氣候少女」通貝利在聯合國怒懟各國領袖背叛年輕人的名句「How dare you?」,看來也適用在馬前總統的身上。

 

※作者為自由評論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