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中共為憲政外藍綠共同的對手

宋磊 2020年09月14日 07:00:00
憲政內(中華民國憲法)藍綠為競爭對手,憲政外(外交/兩岸)台灣必須團結對外抵抗中共打壓。(圖片摘自總統府)

憲政內(中華民國憲法)藍綠為競爭對手,憲政外(外交/兩岸)台灣必須團結對外抵抗中共打壓。(圖片摘自總統府)

兩岸關係至今仍為國人所關注的課題,原因在於該議題涉及到國家認同,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民而言,無論是支持台灣或中華民國,皆為一家人。彼此不但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命運更是緊密地綁在一起。

 

中華民國自1980年代開始進行解嚴,社會思想越趨蓬勃發展,不否認連帶影響國家認同的變化,對於台灣人民而言,承認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高達六成,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的認同僅有3﹪,這不但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果,更是國際格局快速變化的成果。

 

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隨即於2017年對中共發動貿易戰,緊接而來的是科技戰、輿論戰、法律戰甚至軍事嚇阻,台美關係也水漲船高。然而不能否認的在於,從1950年代起的中華民國,曾經和美國擁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不但構成雙方之軍事同盟的概念與原則,美國更成為國人心中的倚靠。

 

雖然在1970年代美國逐漸改變一中政策,並同時和中華民國斷交,取而代之的是台灣關係法的出現,原有的軍事同盟雖然在表面上已不復見,但私底下兩國的軍人仍舊是合作無間。

 

1996年中華民國首次舉行總統直選,不但遭到北京當局飛彈恫嚇,美軍更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協防台灣,雖然經過數十年之久,美中兩強的力量也逐漸呈現高強度對比,假如台海再度發生飛彈危機,美軍是否會相挺我國依舊充滿變數。

 

隨著國際與兩岸局勢逐漸快速進入到台灣的社會,台灣的主體意識更是逐漸上升,當台灣主體意識上升,不免會影響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即使如此台灣仍舊保有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維持既有的憲政架構成為最大公約數。

 

不同時代會擁有不同的國家認同觀,不否認國內仍有少數人主張中共統一台灣,不願接受中華民國/台灣早已成為民主國家的事實,不願接受政黨輪替已是不可不免的常態,更因不願效忠民進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台灣,對於保衛國家的信念產生動搖,開始逐漸放棄承認台灣或中華民國。

 

本文的立場相當清楚,當中共武力犯台,不分藍/綠皆必須共同面對。這不單是履行公民的責任,也是逃離不了的政治/社會現實。換言之,本文認為縱然國人對於兩岸政策保有多元意見,但我們必須承認,憲政內(中華民國憲法)藍綠為競爭對手,憲政外(外交/兩岸)台灣必須團結對外抵抗中共打壓,才能共同承擔保家衛國的責任。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