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覆蓋在李登輝靈柩上的國旗

主筆室 2020年09月21日 07:02:00
國旗榮耀了李登輝,李登輝其實也反過來賦予這面國旗新的意義。(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國旗榮耀了李登輝,李登輝其實也反過來賦予這面國旗新的意義。(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2003年,也就是李登輝卸任總統三年後,李登輝在「台灣正名運動」大會論述他對中華民國的看法。李登輝說,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的時候,並不包括台灣,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大陸領土被中共佔領,事實上中華民國已經無領土,只有國號存在。雖然「中華民國」國號掛在台灣,但從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地位以後,中華民國就在國際社會消失了。他指出,有人對國家、國號分不清楚;事實上,現在的「中華民國」只是一個國號,不是一個國家,這國家要叫做什麼名,才能符合發展需要,應該由全民來參與意見。

 

李登輝一直是個謎樣的人,在他說出「中華民國不存在」的七年前,也就是他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的就職典禮上,他曾以「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作為就職演說標題,希望開創一個「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新局。他任內成立國統會,幾年後卻也同時論述了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他一直自稱是蔣經國學校畢業的學生,在自己大權獨攬的12年總統任內,不僅對蔣經國遺孀蔣方良執禮甚恭,也相對照顧蔣家後人;但時至今日還深深眷戀蔣經國時代的人,通常也是最質疑嘲諷李登輝的同一群人。

 

質疑李登輝違背「蔣經國路線」者,通常認為李登輝機巧權變,矇騙了蔣經國,竊佔正統,分裂國民黨,徐圖台獨,是個「撒謊的信徒」。不過,蔣經國在病痛纏身之際提名李登輝任副總統,不可能不知李即為備位元首;加上他晚年自稱「我也是台灣人了」,陸續開放黨禁報禁,顯見他早已預知一個風起雲湧的民主時代即將到來。質疑李登輝違背「蔣經國路線」的前提是要先辨明什麼是「蔣經國路線」:如果這路線是「堅持三不,反共不反中」,現在的國民黨人有誰做到?如果這路線是「反對一國兩制,堅守民主陣容」,這不就是李登輝啟動台灣民主轉型,對抗中共的初心想法?

 

在這場比照國葬規格的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裡,有美日兩大國派出了史無前例的高規格代表團向台灣的前元首致意,有國民黨籍的前正副元首蜻蜓點水、來去匆匆;也有李登輝一路提拔的前副總統連戰,刻意發表了一篇質疑李登輝路線「完全反覆」的追思文。而更多人看到的是,民進黨籍(提名)副總統及五院院長,共同為李登輝的靈柩覆上國旗。典禮上的人,心思各異、意識形態未盡相同,但無論如何,都得在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符碼之間,找到某種有意義的連結,就如同台灣現在的政治處境一般。

 

李登輝的骨灰最後將安葬於國軍五指山公墓特勳區,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一度強力反對,認為這「玷污了中華民國革命軍人英靈安息的聖地」。詭異的是,不少獨派人士也期期以為不可,認為「民主之父不宜安置在舊體制墓園」。但換個角度來看,「民主之父」最後歸葬於國軍公墓,正代表對中華民國軍人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肯認與榮耀,兩者相得益彰,這怎不是李登輝最後合理的歸宿。

 

李登輝以「我是不是我的我」完成了台灣的民主轉型,這個「我」其實也可以是台灣。台灣在一百多年前一度無可選擇地被割讓給日本,又在70多前無條件地接收一百萬渡海躲避共產黨統治的難民,接踵而來的是近代史上最長的戒嚴令,生活其中的本省人與外省人都承受了無止盡的白色恐怖與殺戮。最後,竟在各種陰錯陽差的條件配合下,又完成了一場世所罕見的寧靜民主革命,這其中折射出來的面向何止萬千?要求李老先生滿足於所有人的期待,誅心地認為他是「撒謊的信徒」,是個不切實際的求全責備。

 

當國旗覆蓋在李登輝的靈柩時,無疑是整場追思會最令人動容的時刻;國旗榮耀了李登輝,李登輝也反過來賦予這面國旗新的意義。其實,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國旗只是一面圖騰,它能承載多少意義?可以凝聚多少共識?不在於課本上所教授的國旗故事,而在台灣人如何賦予它新的生命。

 

關鍵字: 國旗 李登輝 追思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