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肇松新聞工作半世紀的非典型回憶錄「行間字裏」之十

黃肇松 2020年10月29日 00:00:00

2020年8月底美政府對40年前雷根總統簽署的「六項保證」原始文本予以解密,各方對其意義解讀不一。美近期總統大選結果可能提供答案。(圖片摘自美國在臺協會臉書)

2020年8月底美政府對40年前雷根總統簽署的「六項保證」原始文本予以解密,各方對其意義解讀不一。美近期總統大選結果可能提供答案。(圖片摘自美國在臺協會臉書)

雷根受卡特影響幾陷台灣於不測

 

世事多變,冷暖自知。世道無常,遽變可嘆。世間事物沒有永恆的存在,人與人之間關係如此,國與國關係亦復如是。深存於我們共同記憶中的美台(中華民國)關係,亦以莫測的變化,不斷的驚擾和考驗台灣。

 

過去一甲子來,對台灣最不友善的美國總統,莫過於卡特,他命令當時的駐華大使安克志,於台灣凌晨叫醒蔣經國總統,通知美已片面接受中共所提三條件而與之建交,給台灣的應變時間幾乎是零,其經緯已如前述;而被視為60年來對台灣最友善的雷根總統,就任一年多,竟在受卡特反蘇親中思維深刻影響的國務卿海格主導下,簽訂「817公報」,幾置台灣處於停止軍售的不測之地。台灣人民當時最深沈的感受,傷心可能遠超過憤怒。所幸雷根體查事實、懸崖勒馬,簽了「六項保證」,亡羊補牢。本章將詳述之。

 

命運掌握别人手中至為可嘆

 

藉種種國家利益之名,讓盟邦友人隨時有可能在自己無法主導的境域中,置身遭背棄的命運,其可嘆、可悲,莫此為甚。詩聖杜甫就曾以《可嘆》為題成七言律詩一首,很能描刻其此種「自古世事皆可嘆」的悲淒無奈。詩曰:

 

天上浮雲如白衣,

斯須變幻如蒼狗。

古往今來共一時,

人生萬事無不有。

 

回首往事,從1976年卡特當選到1987年雷根連任的第3年,我先後在新聞局駐紐約新聞處和《美洲中國時報》工作。歷經卡特秘密主導的美中建交及美簽署允諾中共逐漸減少對台軍售的「817公報」兩大事件,也目睹遭美國背離的危機接踵而至,台灣不斷的被推到國際政治險惡的風口浪尖上。但自己的命運還是靠自己決定。台灣這株壓不扁的玫瑰,不能被來自平原鎭的花生農看扁了,經過斷交後短時間的憂戚困頓,多數臺灣民眾果然自立自強、奮起再進、大力革新。在政治民主化、經濟科技化和社會平等化,都有長足發展,基礎漸立。

 

卡特1976年當選美國總統,意氣紛發的對競選團隊表示感謝。四年後因内外失策,輸了連任。(湯森路透)

 

然而,在衝擊最慘烈的美台斷交彼時,我在那裏?在做什麽?斷交訊息傳出後,有何感觸?有沒有領會斷交帶來的憂懼總和的滋味?是不是像當時有些國內媒體的報導,我駐美人員天天守著電視機看危機四伏的台灣何去何從?

 

公務長差回纽竟是美台斷交時

 

往事歷歷在目。回顧1978年12月15日美東時間下午2時,我搭乘的上午10㸃從美南奧克拉荷馬市起飛的聯合航空(UA)班機,在大雪紛飛中降落在目的地紐約拉瓜底亞國際機場,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向當時的新聞局駐紐約新聞處副主任江德成報到,並説奔波美國各地20多個州,持續出差了七個多禮拜,頗感疲倦,希望休息幾天再來上班。江副主任在電話那端緩緩的説:「老弟,以你工作的辛苦和成效,就是休息一個月都不為過,但你還是直接到辦公室來吧,要斷交了。詳細情況見面再説。」

 

那一刻真是「雪天霹靂」。從機場到曼哈頓中城勒辛頓大道159號辦公室約半小時車程中,我腦子一片混亂。江先生在我抵達後告知,我們的老友CBS全國聯播新聞節目主播克朗蓋(Walter Cronkite)早上九點打電話給新聞處主任陸以正公使,透露CBS髙層要求他盡快到華府,傍晚7點的晚間新聞和10點開始的特別新聞節目,就在華府直營台播出。克朗蓋還說,據他所知,另三家電視網ABC、NBC和PBS的新聞主播也被通知到華府作業。他的結論是:如此大動員張羅播放的大新聞,應該就是美中建交。

 

「網路遊戲」至今還留傳一個「美中(中華民國)斷交那天,你在做什麼?」的問答。我記得,那一天新聞處20多位同仁,沒有閒著在守候斷交新聞的確認,而是在各自崗位上工作到半夜,對斷交的撞擊作好準備。至於我自己如何度過那一天?我記得當時心裏充滿不平。我搭乘的聯航班機當天在紐約降落之時,正是安克志在向蔣總統作斷交的「口頭宣示」之際,而在這之前一段不算短的日子,從1978年10月下旬到12月15日,我受陸以正主任的指派,奔走美東、美南及部分美中地區共計28個州,為台灣來的百餘人規模龐大的「買美國貨」(Buying America)採購團作新聞前哨,在採購團抵達各州之前,打前站到當地對媒體發布新聞,並親赴相關媒體進行新聞聯繫、溝通或受訪。這是第二個採購團,第一團是在前半年來美,目的都在到各地爭取美國民間友誼,確實也為為風雨飄渺中的雙邊關係添加了些火力。

 

歷經風霜歲月  自感白費心力

 

12月的美國已進入嚴冬,南部的奧克拉荷馬州是我前哨任務的最後一站,15日當天也是風雪交加,我一早向採購團團長經濟部國貿局局長邵學錕辭行,要飛往紐約回到兩個月不見的家。當然也跟洛杉磯新聞處來的盛建南秘書交接工作、殷殷話別,當時我們一東一西都負責媒體聯繫,工作上合作很多,私人友誼無話不談;與當時在新聞局國際處的陳兆熙兄互稱是工作和交情上的「鐵三角」,他們長期在新聞局工作,建樹良多。我則在斷交之後三年多投身新聞工作以迄於今。

 

歲月會沖淡很多記憶。但是斷交那天感受的衝擊與挫折,迄今難忘。在紐約甫下飛機,迎面而來的是斷交,那我這兩個月的彳亍獨行、飽嚐風霜,不都是白費了嗎?

 

終歸上天還是公平的。一如前述,台灣遭到卡特侮辱性出賣,全民自立自強、奮勇向前,短期內就站起來了;而卡特自以為打出美中「建交牌」是鴻鵠之將至,有助拉拔他笈笈可危的連任角逐,卻被國際間看破他為了政治利益,竟然採取一種前所未見的「凌晨叫醒友邦總統通知斷交」的保密作法背棄邦交國,實難再寄予信任。從1979年開始美國外交迭現危機,牽涉最廣的是美蘇交惡,而最嚴重的單一事件是,當年11月4日美駐伊朗大使館被狅熱的柯梅尼信徒佔領,66名美外交官和平民遭扣留的人質危機,前後拖延了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認為,在當時經濟沈疴未見起色情況下,這場人質危機國際間幾乎冷眼旁觀,卡特顏面盡失,是導致其競選失敗的最後一根稻草。

 

卡特訪台  賓主避談斷交往事

 

「被斷交」的餘悸猶存,前總統卡特卻偕全家在1999年3月25日到台灣訪問。當時我在《中國時報》擔任八年多總編輯之後,余纪忠董事長指派我擔任社長,除負責相𨶹社務,仍兼「督導」編輯部。據採訪外交新聞的記者告知,卡特在行程中完全避談當時的美台關係,及當年他全盤接受中共三條件與之建交,而與我國斷交的往事;我方接待單位負責人似也「體諒」其立場或甚至有事先的「約定」,也一概不提,彷彿斷交之事不曾發生。

 

我自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記怨記恨的人,但卡特訪台之後的20年來,可曾說過一句同情台灣的話語?反而在2019年元月接受美國之音記者訪問時,他表明「在成為總統之前,就做了與中國建交的決定」;「拿台灣怎麼辦……非常複雜,與中國聯繫(建交) 是由白宮與中方直接進行,繞過國務院。」;「我熱愛中國,每年都去……」。心胸再寬大的台灣人,聞斯人斯言,應該也感觸良多吧!

 

卡特現年95歳,仍堅信渠當年主導美中建交是空前成就。(湯森路透)

 

卡特所言涉歴史真偽  應付公評

 

卡特愛怎麼講,是他的自由,但如涉及事實正確與否,則應付諸公評公議。他在美國之音的訪問中竟説,美台斷交後,「我們在國會成功推動的台灣關係法,保護了台灣的利益,保護了美國的利益。」(講話原句翻譯)。事實上,卡特政府向國會推出的是屬於美國國内事務的「綜合法案」(0mnibus legislation),不需要與我方磋商,且内容只有三條,粗糙的規定美國法律將繼續適用於「台灣人民」,以及有關美國在台協會的授權、組織、人員和預算,僅此而已。白宮和范錫治下的國務院卻一再表示僅此已足,未深入涉及美對台灣未來安全的保證(主要是軍售),連接受卡特政府委託,分别向參、衆两院提出法案的两位民主黨大老—参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邱池及衆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札布勞基都説,綜合法案起草粗糙、内容暧味、含蓋不足,確實不足以規範未來的美台關係。

 

所幸,除了邱池和札布勞基之外,在參院有高華德、貝克、賈維茲、史東、博倫、漢福瑞、奎爾等跨兩黨的參議員,以及也是跨兩黨的眾議員萊特、伍爾夫、拉哥馬希諾等的努力之下,大多數議員支持把模糊而無效能的「綜合法案」,改為脱胎換骨的「台灣關係法」,讓斷交之後的雙邊關係雖無官方之名而有官方之實,有助維持並增進雙方的關係。白宮和北京都很不滿,但大勢已定,卡特不得不在限期屆滿的前一天—1979年4月I0日簽署。為了展現其不悅,他未舉行任何儀式,簽字了事。

 

卡特反對台灣關係法  不應居功

 

卡特對台灣羞辱於前、傷害其間、漠視迄今,斷交40年後竟還在廣播訪問中公開宣稱是他「成功的推動台灣關係法」,保護了台灣。與事實的距離,難以道里計。1999年如係卡特自己有意來訪,則台灣應予婉謝,「也只是剛好而已」,萬一是如當時國內傳聞,卡特是在卡特中心收到一筆來自台灣的捐款之後成行訪台,不僅是唾面自乾令人難以置信了,其以德報怨的「胸襟」,對照當年發生的一段痛心往事,更讓人無法理解。當年駐紐約新聞處主任陸以正在斷交之後,投書當時銷數超過百萬份的《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建議美民眾向選區參眾議員反映台灣受到不公對待,這是新聞處爲所應為、為所當為之事,竟遭卡特迅即要求國務卿范錫下令陸公使限期離境,两相對照,我們是不是太過寛厚了。

 

「台灣關係法」最受關注的就是軍售問題。不少參眾两院两黨議員原要求在法案中規範行政部門應持續出售先進武器予我,但卡特政府強烈反對,認會危及已成定局的美中建交,最後通過的是一個模糊的條款「美國將供给(註:事實上是售給)防禦性武器,以協助台灣人民保持足够的自衛能力」。即使如此妥協、温文的條款,卡特政府也不樂見。

 

經由海格影響雷根對台軍售

 

卡特本人對軍售台灣更是固持己見、一貫從嚴限制。他在2019年初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説:「我們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時,就做出承諾,不向台灣出售可能攻擊中國的進攻性武器(註:即先進武器)。我完全遵守這個承諾。但我的一些繼任者,我就不説是那些了,或許出現了一些偏離。」卡特堅持反蘇而親中,更不惜背棄台灣,甚至影響到在1980年大選中擊敗他而接任的雷根政府。

 

海格將軍呼應卡特的「反蘇親中」主張,身為雷根總統第一任國務卿,竟主導簽署有利中方的「817公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影響的「通路」是透過雷根總統的首任國務卿海格。軍人出身的海格,個性剛烈,步卡特總統的後塵,「聯中制俄」戰略觀的偏執尤有過之;他也超越其師季辛吉把聯中當手段的思考,直把聯中視為目標,則犧牲一個小小的台灣何足論道。在海格主導下,美中在1982年8月17日簽訂了「817公報」,美方表示「有意」限制對台軍售的質與量,逐漸遞減,「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817公報」的簽訂,距卡特簽署美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時隔才三年多。斯時,我甫離開新聞局駐紐約新聞處,轉往參加《美洲中國時報》在纽约的創刊工作。聽聞消息,向《紐約時報》友人,該報首任駐北京特派員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暢銷書「苦海餘生」作者)求證屬實,我打電話轉告新聞處江德成主任。他在電話那一端沈默半響,以湖南口音沈重的説:「他們怎麼可以那樣?」事實上,他們就是那樣。817公報根本上違背了台灣關係法的條文與精神,以及繼續軍售台灣的承諾。

 

1980年11月3日《紐約時報》頭版頭條報導雷根在總統大選大勝。上圖雷根夫婦神彩盎然,下圖卡特全家黯然歸去。但是雷根的勝利也沒有帶給台灣太大轉機。(圖片摘自網路)

 

雷根以六大保證調和817公報

 

1979年元旦美中正式建交後,鐵板一塊的中方一直祭出強大壓力,要求美方訂定停止對台軍售的期限,全稱「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的「817公報」,當然是中方外交上的一大勝利。中華民國又一次遭逢美國背棄的苦難和憂懼,一時問可用危如纍卵來形容,而且就發生在衆人認為對台灣最友好的雷根總統任内,對台灣人在實質上、心理上和感情上所造成的重大打擊,真是情何以堪。

 

美國保守派老將雷根(右二)在1980年大選大贏卡特(右一),但就任第二年聽信受卡特影響的國務卿海格的主導,簽署不利對台軍售的「817公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所幸,在美政界高層友台大老奔走提㸃下,雷根總統懸崖勒馬、緊急因應。在1982年7月14日,「817公報」發表前一個月多,雷根訓令在台協會李潔明處長(大使)向蔣經國總統遞送美國的「六項保證」。 要㸃包括:「美國不設定停止對台軍售時限」;「不事先與中國磋商對台軍售的質量與種類」;同時保證「不修改台灣關係法」等。六項保證並經國務院當時的亞太助㑡在參院逐條確認是美國的對台政策。

 

歷40載風雨歳月  六項保證解密

 

到了2020年8月31日,在台北的美國在台協會,經過風風雨雨的近40年歲月,公布了雷根總統「六項保證」原始文本,勾起台灣人民對往年酸甜苦辣的記憶,也引發各地區不少關心人士的好奇:此時此刻作此公布意含為何?有些評論家認為,解密行動是「翻牌」之舉,較清晰的劃定美台關係底線,顕顯示美對中「剛性政策」發展趨向,是耶?非耶?仍待繼續觀察與解析。

 

提供進一步理解的答案,其實已不必等太久。2020年11月3日美國大選,無論是川普當選連任或拜登獲勝,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推移,其危險和機會何在,會有更清楚的缐索可作探索及闡析。

 

 

《 作者素描:黄肇松 的唯一:新聞 》

  

黃肇松「矢志新聞工作」,是從小學五年級投稿《國語日報》學府風光版開始;省立苗栗中學初中部期間任《青年戰士報》校園記者;髙中時任《中央日報》苗栗特約記者,並任《苗中青年》總編輯及《香港工商日報》市聲版特約作家,是黄肇松少年時期對新聞採、寫、編的探索。
       

考入政治大學東語系讀語文,常常出現在政大新聞舘,把新聞系當「輔系」,後考入政大新聞研究所的「正途」,為其後的新聞工作紮基。
     

黃肇松的「廣義的新聞工作」,從通過髙考,進入行政院新聞局開始。為國內外的媒體記者提供資訊服務,歷任科員、編審、科長及駐紐約新聞處一等秘書。
     

1982年轉入中國時報集團在紐約創刋的《美洲中國時報》工作,歷任主筆、編譯主任、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後任《中國時報》駐紐約特派員。前後在紐約從事新聞相關工作11年。
     

1987年返台,開始他在台灣大開大闔的新聞實務工作。先後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中時報系總管理處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常務董事兼《時報周刋》董事長。2008年從時報退休,任職27年。其後,先後被聘為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台灣中華日報》董事長。其間曾獲世新大學聘為專任客座教授,執教六年。
     

從嚮往新聞到讀新聞、做新聞、教新聞,一以貫之,新聞,是黄肇松的唯一。

 

 

關鍵字: 中美斷交 雷根 卡特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