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螞蟻集團IPO的荊棘路 預告中國金融體系山雨欲來

林若伊 2020年11月10日 07:00:00
螞蟻集團在IPO掛牌的前兩天驚爆中止,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湯森路透)

螞蟻集團在IPO掛牌的前兩天驚爆中止,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湯森路透)

知名中國金融科技巨頭,同時也是「支付寶」這個支付工具的母集團-螞蟻集團(螞蟻金服, Ant Group, 6688.HK/ 688688.SS),在IPO掛牌的前兩天驚爆中止,震撼全球金融市場,市場多有解讀。從政治鬥爭論者有之,我也認同在中國這樣的人治國家,企業的發展必受政治因素牽制,這個脈絡其實不無道理,然而本文為免離地,會從產業競爭的角度討論此一驚世事件。而我認為,這個事件可能諭示著中國金融體系系統風險的山雨欲來之勢。

 

這個金融史上最大的IPO案,預期將募集2,300億人民幣,市值可能來到3,100億美金,將與全球金融巨頭JP Morgan(JPM.US)比肩,並超越Morgan Stanley(MS.US)、Citi(C.US)等傳統金融大鱷,其引人注目的程度可見一斑。追根究底,螞蟻金服的確憑藉了中國落後的金融基礎建設及法規監管的空窗,長成現今這麼個龐然巨物,在我之前〔支付寶放棄海外資本市場套現對台灣的啟示〕一文中,曾討論過其科技水準、市場佔有、產業整合、營收規模及獲利水準,其取得這麽樣的市場估值,我沒有什麼不服氣之處。

 

然而螞蟻集團所面臨的外在環境,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除了在前文討論過的美中貿易戰下中企回流A股及港股的大趨勢,以及國進民退的中國全體產業的大架構外,我認為還牽涉到與傳統金融邏輯的扞格所造成的監管收窄,而這要從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一席話談起。

 

「信用思維」或是「當鋪思維」

 

這位電商巨頭阿里巴巴(Alibaba, 9988.HK),同時也是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在金融峰會吐出「未來的金融業應該是信用思維,而非當鋪思維」一語,道出了螞蟻金服與傳統金融業者的扞格之處。

 

馬雲認為,「未來的金融業應該是信用思維,而非當鋪思維」一語,道出了螞蟻金服與傳統金融業者的扞格之處。(湯森路透)

 

螞蟻集團以電商及支付服務為基礎累積的大數據,對消費者進行信用評級,從而進行貸放及理財商品的銷售,這個技術路徑我認為是沒錯的。對比傳統金融以消費者的資產水位評比信用的舊有做法,的確能夠服務到更多小微資產的顧客,更是「長尾效應」的教科書級應用。然而這個做法可能面對系統級風險時,仍可能有力有未逮之處,舉例而言,年初以來的武漢肺炎造成中國經濟環境驟變,許多小微店家過去因良好的還款意願累積而來的信用,並不能保證其繼續償債的能力。

 

金融業議價能力向金融科技平台傾斜

 

除此之外,新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的爭鬥,仍然是主旋律之一。此前螞蟻集團的IPO新股配售,鎖定在旗下支付寶理財平台所販售的五檔戰略基金,也就是該IPO新股拿來與旗下理財平台的產品進行協同銷售,造成這五檔基金(易方達、華夏、匯添富、鵬華、中歐)總購買人數超過1,000萬人,而募集資金的速度也非常驚人,且每秒鐘有八個人購買,直接把600億人民幣的規模售罄,其綜效可以說十分嚇人。

 

雖然支付寶認為這種網路理財的新趨勢,可以跟傳統的理財通路有互補的效應,但我認為兩者之間的替代效應可能更為顯著。也因此,螞蟻集團藉著展示其支付寶理財平台的對消費者及基金產品提供者皆有的強大議價能力,首當其衝的便是「零售之王」的中國消金界的霸主-招商銀行(3968.HK/ 600036.SH)了,單日股價下挫了2.52%,對銀行股來說,算是個不小的波動。

 

監管規範陸續出台(公告)

 

〔中證網〕報導,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的金融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我認為是對螞蟻集團開了近期監管收緊的第一槍。

 

而在中國財政部發布以上講話的同時,馬雲也在外灘金融峰會發表了「信用思維」的演講,事隔幾天,在螞蟻集團表定IPO的日子(11/5)前三天,中國四大主管機關-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並取消了螞蟻集團的IPO計畫,後續所發佈的政策及宣示就很值得我們觀察,也可以據此推測螞蟻集團究竟踩到了什麼政策紅線。

 

第一個不能不提的絕對是《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是由銀保監會跟中國人行共同發布的公告,而這兩個監管部門的角色類似我國的銀行局及央行。這個管理辦法除了鎖定中國屢見不鮮的P2P網貸爆雷議題,也針對螞蟻集團主營業務的「借唄」及「花唄」的兩個小微貸款服務而來,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了降低這類型業務的槓桿。舉例而言,截至2020年六月底,螞蟻集團促成的消費型貸款餘額是17,320億人民幣,而螞蟻的出資額為10%,在這個辦法之下,必須得被拉升至30%,螞蟻集團是否能繼續保持目前的經營績效,就存在了很大的疑慮。

 

而證監會也發布了公告表示由於螞蟻集團的監管政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間接證實此一辦法將對螞蟻集團帶來劇烈的影響。同時間銀保監會也提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前瞻性應對銀行不良資產反彈,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化解,持續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其旗下部會資金部也下發通知,將進行保險公司綜合情境下資產管理壓力測試。

 

從螞蟻金服更名成螞蟻集團開始,嘗試淡化其金融色彩的意圖,也彰顯了其面對監管壓力的左支右絀。(湯森路透)

 

螞蟻集團回歸平淡,中國系統性風險山雨欲來

 

從螞蟻金服更名成螞蟻集團開始,嘗試淡化其金融色彩的意圖,也彰顯了其面對監管壓力的左支右絀,少了以「金融科技」包裝的監管漏洞,我並不認為螞蟻集團能有相較於傳統金融機構更好的經營績效,其隨之而來的高估值,也將回歸於平淡。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中國主管機關的各種不尋常的大動作舉措,從武漢肺炎、中美貿易戰、房地產泡沫等經濟的反常波動,中國官方似乎嗅出了什麼不尋常的系統性風險的徵兆,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一些親中人士常常拿出來掛在嘴邊上的「金融科技先進大國」,也正在進行監管收緊的舉措,那個異想天開、毫無實益且創造了巨大槓桿的「託付寶」架構,不知道能不能從中學習到了些什麼。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並未持有本文所提及公司之股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無利益衝突疑慮。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

 

關鍵字: 螞蟻集團 IPO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