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煮水餃一直滾】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珊瑚白化 中研院團隊:至少死三至四成

上報快訊/蔡宜璇 2021年01月13日 12:45:00
台灣2020年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取自「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臉書)

台灣2020年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取自「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臉書)

中研院調查團隊12日發布一份調查結果,2020年台灣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最嚴峻地區包含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甚至連北部及東北角海域也首度發生大規模白化。

 

學者指出,由於去年夏天台灣周圍海域沒有颱風帶來的降溫效應,讓珊瑚受到高度的熱壓力衝擊,「像煮水餃一直滾,」預估全台有三至四成珊瑚可能因此死亡。

 

研究團隊去年7至9月帶領團隊到全台62個樣點做111次水肺潛水、調查2萬8250株珊瑚,發現有52%珊瑚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熱壓力,其中有31%珊瑚是白化等級中最嚴重的4至6級,即便未來水溫降低也會死亡。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從紀錄來看,過去珊瑚大白化約20至30年發生一次,後來縮短為10年,未來「有機會年年發生」。

 

陳昭倫也指出,雖無預設今年珊瑚會不會繼續白化,但珊瑚已經生病,「熱水再來更容易生病,」若白化事件持續發生,海洋生態就沒有足夠時間休養,最後將衝擊物種多樣性,漁業也會受相當大的衝擊。

 

(取自「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臉書)

 

中研院研究員郭兆揚指出,台灣各地珊瑚白化程度不盡相同,小琉球的白化程度最嚴重,估計損失55%珊瑚,其次是東北角和墾丁,損失30%珊瑚;澎湖和綠島珊瑚白化程度最輕微,損失約20%珊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東北角發生有紀錄以來首次珊瑚白化事件,野柳、外木山、基隆嶼和鼻頭角與港最嚴重。

 

郭兆陽表示,台灣在1998年首度發生珊瑚大白化,當時墾丁的熱壓力指數為10,但2020年熱壓力指數曾高達15,是珊瑚研究以來最高的一年。珊瑚在夏天會受到熱壓力影響,但夏天也是颱風季,颱風一來海水就會降溫,「像煮水餃一樣大火開下去煮,突然澆一鍋冷水,溫度就會降下來,」珊瑚熱壓力也因此減輕,颱風過後溫度再慢慢上升,經過好幾次這種過程,到了中秋節「等於關火」,珊瑚便不會大白化。

 

今年是台灣第二次發生珊瑚大白化,且範圍不僅在南台灣,連北台灣海域都被高溫熱水包圍,讓東北角珊瑚發生白化現象,這是2020年最大的警訊,未來是否會再度發生相同現象,須持續觀察。

 

(取自「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臉書)

 

陳昭倫指出,去年因疫情緣故,不只在陸域出現報復性旅遊。就連海洋也湧入許多民眾潛水,雖可以讓更多人體驗台灣海域之美,但也該思考珊瑚礁能否承受如此大的衝擊,呼籲政府正視2020年台灣珊瑚大白化所帶來的警訊,全力減排溫室氣體,並宣布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參與全球搶救珊瑚與珊瑚礁生態系的行動。(染疫醫師未到大江購物中心

 

【熱門點閱】

境外移入+4 14:00由陳時中說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