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研究:棕櫚油廣泛用在零食、奶粉遇高溫恐致癌 嬰兒暴露風險比大人高

上報快訊/陳品佑 2021年11月15日 14:35:00
棕櫚油因價格便宜,大量被應用在各式零食及麵包中。圖僅為示意圖。(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棕櫚油因價格便宜,大量被應用在各式零食及麵包中。圖僅為示意圖。(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棕櫚油是許多加工食品常見添加物,然而,成功大學日前受科技部委託後,經研究兩年發現,進行一項大規模食品中「2單氯丙二醇酯」、「3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等有害含量,及民眾飲食暴露量研究發現,棕櫚油在各式餅乾、糖果甚至是嬰兒奶粉,都有該三物質存在,且含量早已超過歐盟標準,全球目前也未對於棕櫚油提出任何使用限制。

 

成大研究還發現,0到3歲嬰幼兒,奶粉嬰兒副食品,3種物質含量高,甚至超過歐盟標準的8倍,因為嬰幼兒吃東西很單一集中,所以暴露風險比大人高。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目前三類有害物質含量最高的食品,經兩年研究,蒐集2百多項食品和28項調味料等,經測量,前三項依序為油、餅乾糖果及複合食品,油品則以「棕櫚油」含量最高,三單氯丙二醇超過歐盟所規定的兩倍,縮水甘油酯更超過歐盟規定的6倍,李俊璋更指出,目前歐盟等先進國家,並未對棕櫚油的使用有所限制。

 

 

李俊璋說,棕櫚油因價格便宜,大量被應用在各式零食中,其中以高油及高溫所烘焙且高鹽的食品,有害物質含量最高,如洋芋片、高油的麵包等。

 

李俊璋表示,縮水甘油酯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極可能致癌物」,三單氯丙二醇列為「可能致癌物」,恐會傷害腎臟與睪丸,二單氯丙二醇則會傷及心臟與平滑肌,且不同年齡層,吃這些食物後,三項有害物質的暴露劑量,皆超過了歐盟規定,隨年齡層越小,暴露量越大。

 

對此食藥署表示,歐盟目前僅對「縮水甘油酯脂肪酸」、「三單氯丙二醇酯」訂有規範,台灣未來將陸續跟進,將對將醬油中的三單氯丙二醇脂,和嬰兒奶粉中的縮水甘油脂進行規範。

 

食藥署更表示,若針對不同食品及油品,做源頭管理,全球棕櫚油主產地在馬來西亞,我國標準必須謹慎訂定,待供應國馬來西亞調整油品製成,以免直接造成國內廠商「斷料」。

 

李俊璋呼籲,即使目前沒訂定各食品含量標準,仍然可以訂定「企業間監控指引」,讓廠商有參考依據。政府更應針對研究中,所發現的6大類高風險食品,包括油品、嬰幼兒食品、全穀雜糧類(經烘焙再製)、乾豆堅果類、糖果餅乾類及複合食品(水餃、漢堡及泡麵等)以上食品,進行三項物質的長期監測。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指出,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認為,棕櫚油在精煉過程中,本就會產生化合物2單氯丙二醇酯、3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但因棕櫚油在市面上是可食用的油,所以食藥署並沒特別規範。至於化合物3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目前屬於二級致癌物,在動物實驗上有致癌風險,但在臨床實驗上並未有證據顯示對人類有致癌風險。顏宗海提醒,加工食品通常化合物含量比較高,建議民眾要特別注意均衡飲食,切勿不要過量攝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