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仿野外環境 淺山建築師「穿山甲」展現到處挖習性 

上報快訊/黃予萱 2022年01月14日 18:15:00
穿山甲的挖洞穴居習性,讓牠有了「淺山建築師」之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穿山甲的挖洞穴居習性,讓牠有了「淺山建築師」之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為了讓遊客能近距離觀察既神秘且極度瀕危的穿山甲,台北市立動物園運用台灣動物區保育廊道內的空間,打造出相對寬廣、舒適且隱蔽的環境,希望穿山甲能有機會展現野外生活時的自然行為。被稱為「淺山建築師」的穿山甲,也在園內的活動場內挖得坑坑巴巴,這也讓路過的遊客誤以為是保育員疏於整理環境。


園方說明,野外穿山甲的棲息範圍廣闊,從山麓至2000公尺高山都可看見其蹤影,其中又以中低海拔300至500公尺的闊葉林、次生林最為常見,屬夜行性穴居動物,偏好居住在排水佳、土層厚的山稜線上。

 

 

穿山甲偏好居住在排水佳、土層厚的山稜線上。(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指出,穿山甲也善於利用前肢爪挖掘洞穴,而洞穴可依照功能區分為居住用和覓食用兩類,深度更可高達5公尺。由於牠門挖洞時,會將土壤底層的礦物質、昆蟲、蚯蚓等帶到地面,因此時常吸引許多其他的野生動物到洞穴附近尋寶,家門口也就成了野生動物的「派對」現場。

 

除此之外,穿山甲又被稱為「淺山建築師」或「公共住宅設計師」,挖掘的洞穴除了自己先入內享受美食或住上一段時間,後續也會成為鼬獾、白鼻心、食蟹獴等動物躲藏或居住的空間。

 

園方解釋,保育廊道內的活動場之所以會凹凸不平,都是因為保育員特別將場內的土層鋪厚,讓穿山甲們得以施展挖洞的本能,並展現在野外時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所以大家所看到那些坑坑巴巴的地面,其實都是由這些勤奮的「居家設計師」自行挖掘打造的生活環境。

 

穿山甲把活動場內挖得坑坑巴巴。(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了讓遊客更容易地觀察到夜行性與穴居性的穿山甲,依穿山甲習性設計仿岩洞穴,讓遊客既能近距離觀察穿山甲在洞穴中的樣貌,同時也能讓穿山甲安穩入眠。

 

園方也特別呼籲,穿山甲屬於夜行性動物,對光線的感知也相對敏感,因此遊客在參觀時,請不要使用閃光燈拍照,也不要敲打玻璃,為穿山甲們保留安心的居住環境。

 

穿山甲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多躲在安靜的角落休息。(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