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左)表示,消基會日前到北中南各大通路抽查289件豬肉產品,竟找不到任何標示美豬成分製品。(取自消基會臉書直播)
台灣自2021年起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迄今已超過2年,消基會日前到北中南各大通路抽查289件產品,卻意外發現竟然沒有一件標示含美豬成分的商品,質疑業者是否偷偷更改進口產地標示。
對此,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今天(6日)呼籲政府公開進口美豬流向,並希望大家關注肉品食安,暫緩禁止加拿大30個月全牛進口。吳榮達喊話,請民眾一同抵制加拿大牛進口。
吳榮達說明,消基會今年5月派員抽查北中南通路共289件含豬肉成分的相關產品,包含市場攤販(5件)、便利超商(42件)、超市(146件)、量販店(34件)、百貨公司超市(50件)及餐飲業(12件),結果竟然完全沒查到任何標示產至美國的豬肉商品。
調查結果指出,289件產品的豬肉來源來自單一產地或多個產地,其中,有272件來自台灣、15件來自西班牙、9件來自加拿大、8件來自法國、7件來自丹麥、3件來自荷蘭、1件來自匈牙利,唯獨查無美國進口的豬肉製品。
吳榮達表示,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自2023年1月至5月29日,從美國進口的豬肉計1,204.06噸,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計1,511.47噸,然而,法國進口量與美國相近(豬肉計1,367.38噸;豬其他可食部位計125.97噸),消基會可以在市面上找到法國進口豬肉的相關製品,但卻查不到美國進口的豬肉相關商品。
吳榮達解釋,此次抽查沒找到原產地美國的進口豬肉有2個可能,1種是剛好289件都沒有美豬成分,另1種是明明是美國豬肉卻標示成其他原產地的假標示,同時質疑政府當初宣示的5大管理措施,2年多來卻沒有任何訊息,呼籲政府公開進口美豬的流向,讓國人在食用上能夠選擇。
吳榮達表示,台灣已經開放萊豬進口超過2年的時間,但是美豬進入台灣食品市場的情況仍然存在許多不明確的環節,像是消費者很難知道豬肉流通過程與去向,政府卻在在這種資訊不對等的情形下,今年4月還公佈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的草案,恐怕會引起消費者對政府開放進口食品安全的隱憂。
吳榮達也呼籲,為了民眾健康,政府應先禁止加拿大30個月的全牛進口,如果非要進口的話,政府也一定要採取嚴格管理措施,並將相關資訊透明化,並且呼籲民眾一起抵制加拿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