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家肝病存活率】每40分鐘就有1人死於肝病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放寬用藥指標

邱家琳 2023年05月30日 22:00:00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楊約翰攝)

台灣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幾乎每40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肝病,可以說是「國病」之一。肝癌也高居10大癌症死因第2位,其中有8成是B型、C型肝炎所引起,若B、C肝炎者有定期追蹤治療,就能有效降低肝癌發生。

 

針對台灣肝病現況,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指出,在2019年,國人10大死因第1名為惡性腫瘤,肝病與肝硬化排行第10。據202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第1名為惡性腫瘤,其中肝和肝內膽管癌有7773人死亡,第10名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有3954人死亡,等於有1萬1千個家庭破碎,造成國家生產力的損失。

 

「肝病是我們現有國病之一,如何做防治,要有更前瞻性的看法。」高嘉宏表示,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至20%會發生肝硬化,增加肝癌的發生率;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50%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變成肝癌。若慢性肝炎患者能定期篩檢,給予有效藥物治療,就能減緩肝癌死亡率。

 

肝病三部曲。(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提供)

 

高嘉宏也提到,美國總統拜登規劃癌症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希望到2047年,將癌症死亡率減少至少一半,而台美科技合作會議,也可能會將肺癌、乳癌和肝癌等項目加入國家政策。為了減少肝癌的死亡率,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早期診斷,目前對於晚期肝癌患者,並沒有真正的標準治療,但一些好的武器已經出現,可以用在病人身上。如果某種藥物沒有得到健保的支持,也很難在臨床上施展其應用率。

 

「肝癌存活率相較於其他癌症偏低,因此應該大膽引進比較好的藥物,對晚期肝癌做治療。」高嘉宏建議,由於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健保的支出不斷增加,這是現實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為了解決健保財務的問題,政府需要將資源花在刀口上,提升肝癌病人的存活率。

 

 

肝炎初期無症狀 建議降低篩檢年齡

 

據國健署調查,台灣目前B型肝炎帶原者仍有近100萬人、C型肝炎感染者約40萬人。由於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肝炎初期沒有特別的症狀,不會有任何不適感或疼痛,直到感覺身體不適時,狀況已經相當嚴重,僅有抽血檢查B、C型肝炎與腹部超音波,才能有效追蹤及預防肝炎惡化。

 

「我們的目標既然是要消除肝病,就要趁早開始預防跟治療,不能等到產生肝硬化或肝癌之後!」高嘉宏表示,在健保給付條件下,目前仍有一些需要治療而未能給付的對象,希望能找出這群該治療、但尚未治療的B、C肝病人,例如用表面抗原定量、核心相關抗原定量找出肝纖維化比較嚴重的病人。

 

高嘉宏也呼籲,政府應放寬用藥指標,家族史有肝癌者或許也可以盡早用藥。糖尿病與心血管的病人也應該做肝病篩檢,脂肪肝更是未來要特別注意的疾病,都跟肝病、肝癌相關。

 

在沒有任何治療下,慢性肝炎可持續長達數十年,未來會發展為肝硬化與肝癌。對於B肝用藥給付條件,高嘉宏認為,台灣應該跟國際接軌,健保規範e抗原陰性無肝硬化病人每次給付用藥3年,在3年後就得下車,但根據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 RWD),慢性肝炎停藥後,還是有1-3%機率會肝炎復發,導致肝衰竭或需要換肝,停藥對病人來說仍是個風險,就算好好追蹤,還是有可能肝功能失調。

 

高嘉宏也強調,政府應該以病人為中心來推動政策,病人每次停藥就是有風險,有病人穩定治療,卻因疫情等因素不能回診,下次看到病人就是在急診室,甚至因肝衰竭過世。在治療條件擴大的部分,討論是否可以停藥,應做到風險分級,高風險病人停藥的復發機率相當高,至於全面篩檢,希望能將篩檢年齡從45歲降低到36歲。

 

高嘉宏參與「提升國家肝病存活率!2023肝癌防治座談」,討論國病防治新未來。(楊約翰攝)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