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作家專訪(上)】知名學者夏法克 身在父權社會、由母系家庭撫養長大

陳品潔邱惠鈺 2021年08月06日 18:00:00
土耳其暢銷作家艾莉芙.夏法克與她的新書《倒數10分又38秒》。(新經典文化提供)

土耳其暢銷作家艾莉芙.夏法克與她的新書《倒數10分又38秒》。(新經典文化提供)

「有時候,你覺得最安全的地方,其實是最不屬於你的地方

出生在凡城的萊拉天真無邪,不明白為什麼阿姨說她才是自己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家裡不許有任何西方世界的東西;不明白叔叔一再爬上自己的床,父親卻要她假裝沒這件事。終於有一天,她逃離那個家,投奔所有對現實不滿的人都會來到的、充滿夢想的城市:伊斯坦堡。但伊斯坦堡卻沒有善待她。」

 

屢獲殊榮的土耳其暢銷作家艾莉芙.夏法克(Elif Shafak) ,出版最新小說《倒數10分又38秒》。書中第一句,「她生前名叫萊拉」,以不平凡的敘事模式作為開場。

 

意識逐漸消逝的主角憶起短暫而波瀾起伏的歲月,在生命重要時刻出現的那些人、那些事。作者描繪出非主流人士,包含變性者、妓女、侏儒、受暴婦女……也是美麗而繁榮的伊斯坦堡所組成的一份子,受到世人排擠的他們,在這座橫跨歐亞大陸的大都市裡攜手奮鬥。

 

土耳其伊斯坦堡黃金角。(湯森路透)

 

在土耳其,美國和英國多所大學任教的她,接受「世俗、理性、西方」的教育,卻由迷信的治療師祖母撫養長大,又身處在父權社會,此也為她帶來豐富的創作養份。《上報》有幸邀請夏法克進行訪問,為我們介紹這本書,以及分享性別平權、土耳其文化的一些看法。

 

 

 

1.       情節讓我想起了台灣。台灣傳統習俗深信,死者的大體應完好無缺,並讓後代每年供奉。此外,我們相信死者的靈魂,會在死後七日回家(頭七)。土耳其文化是否有類似信仰?

 

感謝這個問題,台灣文化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受了世俗、理性、西方的教育,並在學術界待了很久,但也由傳統的祖母撫養長大,這對我產生了重大影響。當我還是土耳其安卡拉的小孩時,我在父權社會長大,但在母系家庭中長大。我和奶奶非常親近。她是個治療者,她非常迷信。藉由觀察祖母與其他拜訪家中的女性,讓還是孩童的我,發現了一個充滿信仰、迷信、傳說、神話和謎語的世界。一個豐富的文化遺產。即使書裡描述得少,卻深植紮根在我們的社會。

 

所以我認為,土耳其的口述文化(oral culture)和台灣的口述文化,有著奇妙的相似之處。我希望我的寫作能夠在書面文化和口頭文化之間建立橋樑,在大腦和心靈之間、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架起橋樑……我對連結多個世界的那種敘事感興趣。 

 

土耳其的清真寺。(陳品潔攝)

 

清真寺內,男女的參拜空間有所區隔,女性必須在木製圍籬裡禱告。(陳品潔攝)


 

2.      主角的記憶帶關於特定氣味的描述。在生活經歷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氣味,使您墜入回憶?

 

我的敘事與感官有關——我關注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我認為,在這個層面上而視,人類記憶相當有趣,有時記憶中最重要時刻,都依附在看似很小的事情上,比如說烤栗子的香味,街頭小販出售的芝麻貝果(sesame bagels)味道,也可以是一杯在冬天啜飲的肉桂牛奶,或荳蔻咖啡……

 

土耳其知名的芝麻貝果。(pixabay)

 

土耳其的花草與香料。(陳品潔攝)

 

土耳其的咖啡。(pixabay)

 

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如何將這些氣味帶入腦海的記憶之中,令人感到驚奇。伊斯坦堡,在我的記憶朝氣蓬勃,總能透過氣味、味道和聲音留下印象。 


3.     很少有書籍一開頭即面臨死亡。想要請教您的是,如何看待死亡?為何選擇如此特別的敘事? 

 

我相信所有的作家都應該是好的讀者和好的聽眾。我熱愛閱讀小說和非小說,跨越體裁和文化、哲學、神經科學、詩歌、食譜……,也沉浸於研究,學習,融合多個領域的知識。我也愛傾聽人們、生活和地球有的聲音。

 

一些有趣研究表明,在心臟停止跳動、迎來死亡之刻以後,人的大腦還能繼續運作幾分鐘——有時長達 10 分鐘,給了我小說的架構,以及開場場景。當下,我們獲知了主角已經死亡,然而,隨著她的思緒飄揚了幾分鐘,又意識到她還未真正的死去。

 

「這留下我們重要問題:也許死亡可以有多種含義,取決於如何看待它。」

 

我一直深信,當人們失去「聲音」時,當被剝奪講述自己故事的權利時,那也在一點點消亡。所以作為一名作家,我喜歡質疑我們對生與死的定義,也喜歡質疑線性時間的概念。 

 

4.      您出版了許多小說作品。您更喜歡虛構作品或寫實文學?有想要與讀者分享的想法嗎?

 

我將自己視作一位說書人。萬物皆有語——溪水、叢山、樹木——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能說。作為一個人,我們無非是由故事所構成。我深信故事無遠弗屆——超越國家、宗教、種族、民族的籓籬。讓我們破繭而出與外頭產生連結,還幫助我們展開向內心的旅程,重拾長期那個被忽略、甚至遺忘的自己。文學關乎感同身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非豎立起高牆與有刺的柵欄。

 

「一個缺乏同理心的世界,人們生活將特別黑暗。」

 

(下篇:【專訪】土耳其暢銷作家談性別平權 望有日能造訪台灣

(書摘:開場主角即領便當 伊斯坦堡流鶯人人自危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