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教育、科學暨體育部長舒格日迪尼聶開出國際第一槍不參加北京冬奧。 (湯森路透)
立陶宛因讓台灣設立代表處掛牌而遭到中國威脅與制裁,北京的制裁持續加強。而立陶宛體育部長則是開出國際第一槍,表態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路透》指出,中國駐立陶宛的大使館目前已經暫停領事服務,但給出的理由卻是「技術原因」,不過該公告在使館網站上刊出後不到半小時隨即下架。
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於11月19日正式掛牌,而中國隨即在21日宣布將駐立陶宛大使館降級至「臨時代辦」,但並沒有表態是否斷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在24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立陶宛在國際上開創了惡劣先例,既然做了錯事,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以此再度恐嚇立陶宛。
歐盟、美國、法國等都相繼表態支持立陶宛的決定,並譴責中國脅迫立陶宛的行為。
中國此前在8月已經因為立陶宛讓台灣設立代表處的決定,要求兩國召回大使。但立陶宛不為所動,順利在10月完成修法,並在11月讓台灣代表處掛牌成立,成立當天立陶宛國父,同時也是現任外交部長祖父維陶塔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親臨現場祝賀,並且與我國首任大使黃鈞耀在現場單獨對談。
除此之外,根據立陶宛媒體15min報導指出,立陶宛的教育、科學暨體育部長舒格日迪尼聶(Jurgita Šiugždinienė)表態自己將不會參加2022年2月舉行的北京冬奧,並稱其他官員也不計畫出席,形同開出國際上「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第一槍。
所謂外交抵制指的是官員不出席,但運動員仍可以參加。
立陶宛17名國會議員在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領銜之下,不久前發布聯名信,要求所有政治人物都不出席北京冬奧,也不要派遣任何官方代表團。信中稱國際重大運動賽事不應該被極權國家用來洗白。
目前國際上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越來越大,拜登此前表態自己正在考慮是否抵制,英國也傳出私下與五眼聯盟協商共同抵制。
面對國際上可能集體抵制北京冬奧,國際奧委會此前表示反對意見,認為因為政治因素要求運動員放棄難得的重要國際賽是對他們不公平。而世界田徑總會主席 Sebastian Coe 在22日也表示「外交抵制」通常沒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