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仍有許多女孩因童婚而無法上學。(湯森路透)
聯合國在1990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旨在保護18歲以下孩童的基本權利及福祉,人權理事會也認定童婚違反人權,試圖遏止各傳統文化的童婚、保護兒童人權。
儘管如此,在中東、南亞及非洲的部分鄉村,童婚仍相當盛行。《半島電視台》報導,伊拉克一名母親抗議12歲的女兒遭生父強迫出嫁,引發民眾不滿,在法院外示威抗議,迫使伊拉克法院在21日休庭,28日繼續審理,目前尚未做出判決。
這位母親匿名向地方媒體求救,指她的女兒Israa曾被強暴,並被迫嫁給繼父的兄弟,《海灣新聞》(Gulf News)則指稱,她的女兒是被迫嫁給生父第二任妻子的兄弟。
伊拉克內政部處理婦女受虐的部門在聲明中表示,該部門已和女孩、女孩父親及「女孩丈夫」約談,並詳閱這門宗教契約,得到的結果卻是該名女孩並未被強迫出嫁。
伊拉克婦女及孩童權利倡議人士Hala表示,不論內幕為何,一樁12歲少女和25歲男子間的婚事完全無法接受。
CHILD ABUSE. #ChildRights activists protested against a marriage of a 12-yr.-old girl outside a Baghdad court on Sun. saying “the marriage of minors is a crime against childhood”. Child marriage is common in #Iraq and other Arab countries. @SavetheChildren https://t.co/nrczv94inb pic.twitter.com/dpRlKRvXF4
— Rights Corridor (@RightsCorridor) November 22, 2021
這門婚事原定在21日交由巴格達卡米迪亞地方法院(Baghdad’s Kadhamiya district)審理,但民眾對這樁婚事不滿,聚集在法院門口抗議,他們手舉旗幟及標語,高呼「童婚是對孩童的犯罪」、「拒絕童婚」。
一名示威者表示,小孩子就應該在家看卡通,不應結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站在這裡,表達譴責。」
根據伊拉克法律,法定適婚年齡為18歲,緊急情況下如果得到當事人父親的同意,則能降至15歲。
聯合國在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明定各項性別平等權利,包含婚姻權。公約指出,和未滿18歲的孩童結婚屬於強迫結婚。
儘管種種規範,童婚在伊拉克,尤其是農村地區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仍相當普遍,貧窮和宗教因素導致許多父母會將女兒出嫁,希望能減輕經濟負擔、提供家庭生計上的支持。
伊拉克政府曾在2018年進行一項多項指標調查(MICS),結果顯示,20到24歲已婚女性當中,有7.2%在15歲以前就結過婚,另有20.2%的人18歲以前就已經結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童婚侵犯人權、損害女童發育,往往導致過早懷孕及社會孤立,教育不足以及缺乏職業訓練讓貧困的性別層面更為明顯。」
法學專家指出,儘管這起案件引發軒然大波,還有很多女孩沒有得到同樣的關注。
負責兒童權利案件的巴格達律師瑪麗亞姆(Mariam Albawab)說:「在本起案件中,女孩母親訴諸社群網站,引發全國熱議,讓該案件得到媒體矚目。然而,還有數以千計的案件需要媒體關注,其中有許多婚姻在未得到注意或譴責的情況下悄悄進行。」
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呼籲將最低結婚年齡上調至18歲,要求取消任何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