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府勒令中資出售同志交友軟體Grindr股權 約會App與美國國安有什麼關係?

馬克.里歐納德(Mark Leonard) 2022年01月16日 10:00:00
全球最大的同志交友軟體Grindr。(湯森路透)

全球最大的同志交友軟體Grindr。(湯森路透)

正如所有的關係諮商師都可以提出佐證,在相愛與互相傷害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因此當全球最大的同志交友軟體Grindr,發現到自己身處於中美之間紛爭的前線時,或許也不會感到太驚訝。

 

一個約炮軟體與國家安全有什麼關係?

 

二○一六年,當中國的遊戲業巨頭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購入了據點於好萊塢的Grindr百分之六十的股權時,正如所有新開展的關係一樣,美好的希望、誇大的承諾跟遠大的計畫充斥在雙方之間。兩年後,北京崑崙萬維科技為了將這個擁有三千萬名用戶的軟體擴張至全球,又購入另外的百分之四十的股權。但隨著時間流逝,關係開始日漸惡化,彼此之間的懷疑日漸增加。在二○一九年,美方被設計來調查外國公司收購的機構,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開始調查此收購案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最終,下令要雙方分道揚鑣。

 

美國政府擔心,中國的公司可能將上百萬美國人的所在地點、性取向、HIV的陰陽性狀態等敏感資訊分享給中國政府。(湯森路透)

 

你可能會問:究竟一個約炮軟體與國家安全有什麼關係?在這個被連結而非和平的時代,兩者之間確實息息相關。美國政府擔心,中國的公司可能將上百萬美國人的所在地點、性取向、HIV的陰陽性狀態等敏感資訊分享給位於北京的政權。他們也特別擔心軍隊、情報單位中的成員可能會收到來自國外的勒索。基於這些原因,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被迫在二○二○年的六月售出Grindr。但Grindr的售出並不只彰顯了中美關係緊繃的範圍更加擴大,也讓我們看清科技革命究竟能夠用何種不同的方法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同時在過程中提供我們彼此鬥爭的原因。這項交易同時顯現出連結所帶給人們的迷人吸引力,以及一些更黑暗的可能性。我們先來看看在Grindr使用者的經驗。

 

科技允許探索身分認同

 

奧馬.阿卜杜勒加尼(Omar Abdulghani)是Grindr的始終粉絲之一。他不只是熱愛使用網際網路,還認為網際網路拯救了他。出生於大馬士革附近的他,是在二○一五年於敘利亞政府落入混亂狀態時,逃離家鄉的一千一百萬敘利亞人之一。當這個二十歲的少年敘述他從土耳其、希臘、巴爾幹島、最終到阿姆斯特丹的嚇人漂流時,分享道:「我的手機幫助我完成所有事。」不像上一個世代的人,依賴紙本地圖或陌生人的善心以完成遷徙,奧馬的旅途是在網際網路上精心設計,並透過他的手機完成的。然而除了這趟逃離敘利亞的旅程之外,他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都因為科技的存在而被重塑且提升。身為一位出生於同性戀依舊違法國家的男同志,科技允許他去探索他的身分認同,並且認識朋友跟愛人。他透過Grindr,偷偷地找到了他的真愛。

 

敘利亞難民營。(湯森路透)

 

當內戰威脅要撕毀整個國家的同時,是網際網路給了奧馬心靈上的慰藉,他跟在網路上遇見的朋友分享他日漸增長的恐懼及不安。最終,其中一個人送了他一張飛往伊斯坦堡的機票,作為他的生日禮物。而當他抵達土耳其之後,他開始在社群網路以及Grindr上面,一路從土耳其當沙發客,最終抵達他現在的居住地,阿姆斯特丹。其中最危險的一段路途,是在愛琴海上搭著一艘單薄的小船上,前往希臘。他只被允許攜帶幾樣珍貴的物品、一個小包包、一隻牙刷、他的小鑷子、以及最重要的:他的手機。「整個旅途很像是恐怖片的劇情。」他說「當我們在海灘著陸的時候,有些人下船就開始親吻土地,我當時哭了,因為我生還了。[...]大多數人的手機都因為進水而報銷了,但我把我的手機包在一層層的塑膠袋裡。」

 

奧馬的手機成為他在跨海旅途中最認真保護的物品絕非偶然。手機對他而言並非是件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那是他社交生活的發生地、是他找到愛情與安全感的避風港、更是他在陌生城市中探索的方法。對許多跟奧馬同世代的人來說,手機幾乎就是他們肉體的延伸。這項裝置能夠達成的連結,已經是他的身分認同核心的一部份了,而這個核心也被超連結性(Hyper-connectivity)所改變了。許多層面來說,奧馬象徵著被超連結性所形塑的新人類。

 

※本文摘取自《連結之戰:網路、經濟、移民如何成為武器》,行人出版。

馬克.里歐納德(Mark Leonard)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執行長及共同創辦人,其委員會有三百位歐洲領導人,包括現任以及前任總統、總理、經濟及外交部長。

曾任職歐洲改革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擔任外交政策中心(Foreign Policy Centre)創始主任、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大西洋兩岸代表的身分駐美,並曾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人的身分旅居北京。

里歐納德的論文和文章散見於大西洋兩岸的雜誌書報,包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衛報》(The Guardian)、《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觀察者報》(The Spectator)、《太陽報》(The Sun)、《解放報》(Libration)、《世界報》(Die Welt)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
 
馬克.里歐納德也是《歐洲如何打造21世紀?》(Why Europe Will Run the 21st Century?)及《中國怎麼想? 》(What Does China Think?)作者。現居於倫敦與柏林。

譯者簡介

王眞如


影像及劇場表演者、戲劇構作、聲音訓練老師及譯者。

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表演組學士,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聲音訓練(Voice Studies: Teaching and Coaching)創作碩士(MFA),現居倫敦,任教於現場及紀錄藝術學院(The Academy of Live & Recorded Arts)等單位。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