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研究:「隨意性愛」為女性帶來自我貶低與懊悔 對男性亦然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2022年02月01日 14:50:00
對於某些女性來說,「為性而性」的關係被認為是專門為男性利益服務的,是對女性價值感的威脅。(Pixabay)

對於某些女性來說,「為性而性」的關係被認為是專門為男性利益服務的,是對女性價值感的威脅。(Pixabay)

對於這個女人而言,男女關係似乎非常難以預測,因為她很難理解自己到底是在什麼框架下操作這種關係的。使這些關係變得不確定的,是它們的性化現象,也就是說,關係的切入點是性行為的這一事實。

 

在她看來,這意味男人可能心裡只存一個性歡快的念頭,而這點則被拉娜視為性剝削,因為對方完全忽略了「她是誰」。這就是為什麼帶有康德式懷疑的女性經常如此看待性行為的原因:性行為被視為包含將女性工具化的可能性,無法全面認知其完整的人格。這反過來又指出了,至少對於某些女性來說,「為性而性」的關係被認為是專門為男性利益服務的,是對女性價值感的威脅(拉娜在這裡藉由和其他女性的友誼來減輕此一壓力)。接下來,讓我們聽聽生活在以色列一位五十七歲的法國女性維吉妮(Virginie)的心聲。她在接受採訪前十二年離婚,正在尋找穩定的伴侶:

 

維吉妮: 男人和女人要的東西不一樣。也許只在某個點上,他們要的東西才會一樣。當妳開始踏入一段關係時,妳會感到他們想要不同的東西。

 

採訪人: 比方什麼?

 

維吉妮: 好,讓我舉一個例子。我去上一門新的創意寫作課。一起上課的還有一個年輕人。我說「年輕人」,我的意思是,他真的很年輕,才二十三歲。上個星期,下課以後,我們待在一起聊了一下,然後他告訴我:「妳知道嗎?我想和妳上床。」我回答說我很喜歡他這個人,但我不確定想和他做愛,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他。我說完這話,他站了起來,去付他自己那杯咖啡的錢,然後就這樣離開了。我才一說需要時間考慮一下,他就說,好吧,晚安了。他走了,而我就像被扔在地上的衛生紙一樣,是一件沒有用的廢物。

 

一旦這個女性重新定義了關係的框架,男方就離開了,這表明性關係的切入點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因為女性雖會把隨意性愛視為愉悅的經驗,視為力量泉源,有時卻也視為自我被貶抑的象徵(「扔在地上的衛生紙」)。

 

一旦這個女性重新定義了關係的框架,男方就離開了。示意圖。(Pixabay)

 

隨意性愛有時會違背許多女性的自我價值感

 

對於和我交談的許多女性來說,性破壞了自己作為「人」而被認可的可能性。隨意性愛有時會將一場邂逅轉變為零和的遊戲:她的(潛在)伴侶一心想追求性歡快的態度違背了她的自我價值感,而這種自我價值乃是奠基於互惠和認可上的。在父權制的傳統社會中,女人的價值是根據自己的階級和性美德來衡量的,而在一個依然存在雙重標準的性自由制度中,女人的價值變得模糊且不確定。性的獨立自主性對價值的根源、對情感互動的可能性、對關係的確切定義、對關係的目的與程序,以及對情感與非性自我(nonsexual selves)的狀態,都產生了內建的不確定性。這就是為什麼女性面對隨意性愛時,在文化上總體而言比男性要猶豫的原因。

 

正如研究結果所表明的那樣,隨意性愛確實是女大學生中性懊悔的一個可預測因素,尤其在與男方見面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即發生性行為,而且沒有後續發展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回顧了相關的研究後,艾倫.伊須鮑(Elaine Eshbaugh)和蓋瑞.古特(Gary Gute)主張,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經歷「性懊悔」(後者較有可能因約炮不成而感到遺憾),並且「女性參與者比男性更有可能感到『懊悔或失望』,而且她們也更有可能對隨意性愛進行反思,並在這種經歷之後更加感到羞辱及自我懷疑。相較之下,男人更容易因這種經驗感到『滿足』」。這些發現似乎再一次證實了,隨意性愛是比較適合男性的性行為模式。在男女同性戀者之間,也發現性別的差異,女同性戀者比男同性戀者更注重關係的本質。

 

葛瑞羅(C.M. Grello)等人在一項針對從未發生過性行為(亦即「處女」)、但正開始過渡到性行為階段的女性,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將過渡到情感性愛的青少年與那些過渡到隨意性愛的青少年加以比較,後者更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成為暴力對象或是陷入犯罪。在探討憂鬱症和青少年性愛關係的那一章中,作者寫道:「同時投身隨意性愛和約會關係的青春期女性,在活躍投入性生活之前和之後,均表現出最高程度的憂鬱症狀。」其他研究人員發現,有隨意性愛史的女大學生和只有基於感情基礎的性愛之女性相比(甚至更令人驚訝的是,與根本沒有性愛經驗的女性相比),前者的自尊水準要比後者低。

 

女同性戀LESBIAN
在男女同性戀者之間,也發現性別的差異,女同性戀者比男同性戀者更注重關係的本質。示意圖。(Pixabay)

 

自尊降低與隨意性愛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很強

 

此外,對於在隨意性愛中感到罪惡的女性,作者假設,此一罪惡感反過來導致當事人的不適或困惑,這可能與自我貶低有關。更令人驚訝的是,起先作者雖然預言只有女性會因性的雙重標準而在隨意性愛發生後覺得較無自尊,然而後來作者也發現,男方和女方一樣,他們的自尊水準也會下降。在許多研究中,自尊降低與隨意性愛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很強。雖然有些學者對這種關聯提出質疑,但可以說,無論這關聯的強度如何,對於女性(有時對男性亦復如此)而言,隨意性愛行為並不能提高自我價值(儘管事實已經表明,性行為已成為男女兩性一種新的資本形式,一種他們藉以追求享樂和獲得地位的手段)。女性的性行為和性態度仍然「內嵌」在社會關係中,而男性的性行為和性態度則更經常、更容易脫出社會關係的框架,甚至演變成我們所謂的「無意義的性行為」(meaningless sex)。在漢密爾頓和阿姆斯壯巧妙的定則中,女性的性行為和性態度是由「關係的必要規則」(the relational imperative)所決定的(然而,有些女性排斥這一觀點,因為她們認為一來這從經驗上而言並不正確,二來從規範上而言亦不可取)。

 

許多人將女性在隨意性愛中的負面情緒解釋為:這是強大羞恥文化和雙重標準依然圍繞性行為而存在的跡象,因為男性可以從事隨意性愛而不會遭受象徵性的懲罰。這種解釋的主要優點是提醒我們:父權制的力量仍然隱約可見、男人和女人受到不同性規範的約束、男人享有更多的性自由,還有女性的性行為受到規範以及性別歧視壓力的限制。不過,這種解釋也存在一個缺陷,即默默地將男性的性行為和性態度作為評估一切性行為和性態度的參考點。確實,如上所述,隨意性愛的行為是依照男權主義的性觀念被塑造出來的。如果宣稱「只有超脫的性才是被解放的性」,那就等於暗示自由的性行為與超脫的性行為等價,而且男性的性行為也與自由的性行為等價。「內嵌的性行為」(embedded sexuality)更有可能反映出女性在性領域中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傳統上女性更會充分地將自我投入其中(她們拿性行為來交換有意義的東西,例如經濟資源與社會地位),而且還因為男人和女人在社會關懷的付出中輕重不同。

 

男性的身分認同並不是養兒育女或是提供照料,父權制的社會組織使男性成為女性照料的對象、而非提供照料的人,因此對於許多女性而言,婚姻和母親地位對其身分認同和社會經濟地位至關重要,女人的性行為和性態度會比男人的更有可能是「側重關係的」(relational)。對於女性來說,給予照料和側重關係同時是一種社會角色(例如母親)、經濟地位(例如護士或是保姆)與情感/文化的認同。從這層意義上分析,側重關係仍然占據女人性行為和性態度的中心,因為它反映了這個事實:女性在照料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產中承擔最大的分額。這也就是為什麼男人和女人在對待隨意性愛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有不同態度和立場的原因。對於隨意性愛的經驗,女性更有可能將它視為會與關係和情感的培養相抵觸的因素。

 

※本文摘取自《為什麼不愛了: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聯經出版。

 

為什麼不愛了

作者簡介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社會學家,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著作有《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Why Love Hurts)、《冷親密》(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痛苦的魅力》(Oprah Winfrey and the Glamour of Misery)、《消費浪漫的烏托邦》(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等,其中《痛苦的魅力》獲美國社會學聯盟圖書獎。2018年,易洛斯獲得了EMET獎,是以色列最高的科學榮譽。

譯者簡介

翁尚均


巴黎第四大學法國文學博士。重要著作有《古法文武勛之歌【昂密與昂密勒】的語文學評注》、《中世紀法文音韻的源頭與流變:以第九至第十五世紀之文學文本為例》。重要譯作有《玩笑》、《被背叛的遺囑》、《簾幕》(以上米蘭.昆德拉);《昨日之島》、《艾可談文學》、《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以上安伯托.艾可);《聖尼古拉的把戲與皮耶爾.巴特蘭律師的笑鬧劇》、《再見吾后》、《一代妖后:潑糞刊物裡的瑪麗.安托奈特》、《裸人》等。

相關著作:《《新神話學》:向羅蘭.巴特致敬,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