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媽媽與祖母地位崇高。示意圖。(pixabay)
近來台灣某知名網紅因「媽寶」而被妻子家暴鬧得沸沸揚揚,在地球的另一端,義大利也存在「媽寶文化」(mammone),打破一般人對於歐美國家人士獨立自由、脫離原生家庭的印象。
《For the Love of Europe》一書提到,義大利男人30歲、35歲還與母親住在一起,而最後真正定下來的對象,通常是他們理想中的「新媽媽」,「他們想要找跟媽媽一模一樣的妻子」,無法切斷與母子之間的紐帶。
“Don’t be scared, mamma is with you!”
— Velina Tchakarova (@vtchakarova) December 7, 2020
(Wedding in Italy in 1940) pic.twitter.com/OEWpBO80WX
The Stereotype Abroad: Mammismo in the Italian Diaspora #Edinburgh May 2014 #callforpapers http://t.co/sZexQ5wmB1 pic.twitter.com/Ehkl3uFYEu
— adgblog - italiano L2/LS (@adgblogit) March 27, 2014
旅遊網站《Wanted in Rome》介紹,義大利不只美食、高級時尚精品、古羅馬的建築與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為人熟知,《羅馬假期》(1953)中浪漫熱情的劇情,與描述黑手黨文化《教父》(1972)的印象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義大利的「媽寶」也是舉世聞名。由過度保護的老母親「chioccia」(母雞)與依賴的「mammone/mammismo」(媽媽的小兒子)所組成,形容超過30歲還與父母同住,生活大小事仍靠母親打理、情感順從母親的義大利人。
《Wanted in Rome》認為,這個詞彙並非表面所陳述,背後也代表對義大利人來說,「家庭」必須被擺放在第一位。媽媽、奶奶(Nonna)則是義大利家庭生活中心,重要節日仰賴她們的好廚藝。
義大利媒體《The Local》指出,媽寶有男有女。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義大利35歲以下成年人與父母同住,高昂租金、青年失業率攀升也造就了此現象。
前媽寶迪維南齊奧(Marco Di Venanzio)表示,媽寶之所以存在,多半是因為他們太懶惰,而母親又過於強勢,「我有朋友甚至不知道怎麼煮咖啡,而媽媽總是幫她們做好一切,讓媽寶們無法在沒有母親的狀況下探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