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檢查位在黑龍江漠河的俄國能源輸油管線及儲油槽。(美聯社)
能源獨立研究機構13日指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能源出口最大買主,顯示中國及非歐盟國家對俄國能源出口的重要性隨之增加。由於能源收入是莫斯科經濟命脈,購買俄國能源被認為是資助普丁的戰爭機器。
根據美聯社報導,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指出,俄羅斯今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出口石油、天然氣與煤炭收入約930億歐元(約2兆8859億元新台幣)。
總部位在赫爾辛基的CREA指出,俄烏衝突發生的前100天,俄國化石燃料約有61%(價值約570億歐元)出口到歐盟,其中包括對德國價值121億歐元的出口、對義大利及荷蘭分別價值78億歐元的出口,以及對波蘭價值44億歐元的出口。
在俄烏戰爭的頭兩個月,德國是俄國化石燃料最大進口國,但在中國買進莫斯科價值約126億歐元的能源之後退居第二。CREA認為,這項轉變反映中國及其他非歐盟經濟體對俄國能源出口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畢竟能源收入占俄國聯邦政府預算約40%。
數據顯示,德國仍相當依賴俄國能源,特別是天然氣。5月進口較前兩個月減少8%,主要是因為天氣日漸暖和。CREA估算,歐盟5月每日約減少價值超過1億歐元的俄國進口能源,主要因波蘭大幅減少俄國能源進口。相比之下,法國、比利時及荷蘭在5月的短期交易,搶購更多的天然氣及石油。
該組織同時指出,由於俄國使用輪船出口更多石油到這些沒有能源管線的國家,促使油船需求增加。這些油船有5分之4為歐洲或美國公司所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