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巴西航艦「聖保羅號」含劇毒全球拒收 最後遭自家海軍直接擊沉

劉孜芹 2023年02月12日 18:20:00
命運多舛的聖保羅號最後遭自家海軍「人為沉沒」。(取自聖保羅號維基百科)

命運多舛的聖保羅號最後遭自家海軍「人為沉沒」。(取自聖保羅號維基百科)

巴西海軍退役的航空母艦聖保羅號(São Paulo,A12)日前原預計前往土耳其進行拆解,卻因內含有害物質過高而遭土國禁止進入,隨後也遭自家海軍拒絕入港,成為海上孤兒在大西洋漂泊數月之久。

 

巴西政府上周終於將這艘有毒巨船「人為沉沒」,才讓這起爭議畫下句點。不過,由於這艘航艦含有大量石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恐對海洋造成嚴重污染,也引發許多環保人士批評。

 

軍事新聞網站「NavalNews」報導,根據巴西海軍聲明表示,巴西海軍已在上周按必要程序及安全標準,完成退役航艦「聖保羅號」(São Paulo,A12)的「人為沉沒」工作。聲明指出,為防止沉沒「聖保羅號」帶給巴西在物流運輸、環境以及經濟方面的損失,該航艦最終長眠的地點距離巴西大西洋海岸約350公里,深度約5000公尺,且位於巴西專屬經濟區及環境保護區之外。

 

聲明更強調,海軍根據專業研究機構的建議,選擇該沉沒地點,考慮了各種航行安全及環境因素,且特別注意減少對公眾健康、魚類活動以及海洋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傷害。

 

 

「聖保羅號」(São Paulo,A12)建造於1950年代的法國,原為法國「克里孟梭級」(Clemenceau-class)航空母艦的二號艦「福煦號」,以法國的著名將領「福煦」(Ferdinand Foch)元帥命名。這艘常規動力航艦自1963年起服役於法國海軍,在2000年退役並於同年11月轉讓給巴西。

 

成為巴西海軍的旗艦後,這艘高齡軍艦曾於2005年失火,後續也發生多次事故,後勤維護成本一直高得嚇人,原計畫於2017年進行最後一次的現代化改造,最終也礙於成本高昂而並未執行,2018年再度從巴西海軍退役。

 

 

2021年,巴西政府決定將聖保羅號拍賣,並由土耳其一家從事船舶拆解的造船商「Sok Denizcilik」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得標,計畫拆除聖保羅號以回收其中的廢金屬。

 

然而在2022年8月,聖保羅號準備進入地中海時,尚未通過直布羅陀海峽便被迫折返,因為土耳其政府發現,該航艦母體所含的有毒石棉以及有害物質,遠遠高於巴西政府出售前提供的報告,以恐「構成環境威脅」為由,拒絕聖保羅號入港。

 

土耳其政府指出,聖保羅號唯一的姊妹艦、前法國海軍航空母艦「克萊門梭號」(Clemenceau)於2009年拆解時至少含有600噸石綿,而巴西政府稱聖保羅號僅含有9.6噸石綿。

 

另外,聖保羅號的電路系統也含有200多噸的多氯聯苯,這種化學物質若釋放至海洋,將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這艘有毒巨船竟然也遭到巴西海軍,以「高環境風險」為由拒絕入港,幾個月來一直在大西洋漂流。

 

 

雖然巴西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一直嘗試說服政府將聖保羅號改建為博物館,還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不過,巴西海軍最終決定將聖保羅號「人為沉沒」。巴西海軍聲稱,這艘航艦的狀況嚴重惡化,船體受損嚴重,可能會在行駛途中失控沉沒,因此決定將其沉入海底,馬上引發部分環保機構及政府部門的反對。

 

不過在2月3日,巴西第五區聯邦法院駁回該國公共事務部關於禁止海軍沉沒聖保羅號的請求,允許海軍執行沉沒該航艦的工作。巴西第五區聯邦法院表示,沉沒航艦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悲慘的解決方法」,但考慮到該航艦船體的受損程度,「沉沒航艦是不可避免的」,執意阻止沉沒航艦已經沒有意義。

 

綠色和平組織則表示,沉沒航艦總共違反《巴塞爾公約》、《防止海洋污染倫敦公約》以及《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三項公約,指控這起沉沒航艦事件是有史以來對化學品及廢棄物協議最大的違規事件。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