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 實際意義與影響一次看

王能斌 2023年03月18日 12:40:00
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目前全球有123個締約成員國。(取自ICC網站)

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目前全球有123個締約成員國。(取自ICC網站)

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rinimal Court, ICC)於17日,對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出逮捕令後,各方看法不一,在美國、烏克蘭表達歡迎且肯定的同時,俄方則嗤之以鼻,究竟由ICC發出的逮捕令具有何種意義,會造成的影響為何,英國衛報從多方角度進行探討,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

 

 

ICC為什麼對普丁發出逮捕令

 

根據ICC成立的依據、由全球123個國家自1998年簽署的《羅馬規約》(Rome Statute),將強制遣送人口列為戰爭罪行之一,因此得以發出逮捕令。俄國曾是該規約的簽署國,但於2016年時退出,並表示該國不承認ICC的管轄權。

 

雖然烏克蘭目前也並非《羅馬規約》的簽署國,但允許ICC在該國境內進行調查,並且認可該法院的管轄權。

 

 

ICC的逮捕令具有何種實質意義

 

由於俄國並不承認ICC的管轄權,也不會將該國公民引渡至海牙受審,因此普丁或是俄國兒童權利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Maria Alexeyevna Lvova-Belova)兩人,出庭接受審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逮捕令的簽發本身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並對俄國高階官員或軍事人員釋出訊號,亦即未來與俄烏戰爭有涉者都可能遭到起訴,且將侷限前述人士出國訪問,尤其是前往《羅馬規約》締約國的可能性。

 

 

現任政府領導人是否有豁免權

 

雖然ICC並不認可在任的國家領導人,在面臨包括戰爭罪、反人道罪或種族滅絕罪的指控時,享有豁免之權利,但在實踐上仍有例外,遭到ICC簽發逮捕令的前蘇丹領袖巴席爾(Omar al-Bashir),在2015年前往南非進行訪問時,雖然南非是《羅馬規約》締約國,但拒絕對包括巴席爾在內、任何在任的國家元首執行逮捕令。

 

此外,西班牙法官賈爾松(Baltasar Garzón)在1998年時,簽發對於前智利獨裁者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的國際逮捕令,雖然使其在倫敦被捕,但最終英國仍因皮諾契特以健康欠佳的理由,允許他返回智利。

 

 

ICC逮捕令的意義為何

 

雖然普丁目前受到其所掌握權力的保護,但仍然不排除未來的俄國領導者,在政治考量下,將他送往海牙受審的可能性;舉例而言,前南斯拉夫聯邦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因為挑起1999年科索沃戰爭而遭到一系列罪名指控,2001年時,即便面臨國內法院的禁止引渡命令,以及各方意見的分歧,時任塞爾維亞總理的金吉契(Zoran Djindjić)仍將米洛塞維奇引渡,並強調這是為了避免塞國走向災難的唯一可行方案。

 

 

後續會有其他逮捕令出現嗎

 

ICC的法官表示,檢察官有可能對普丁提出更多的控訴,因此可能進一步簽發其他的逮捕令;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強調,此一決定無疑是對「其他犯下類似罪行、或使掩蓋罪行的人士敲響了警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