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電是全球科技業領袖 中國半導體沒有任何機會

劉孜芹 2023年08月06日 12:20:0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美國與中國的科技戰暗潮洶湧之際,全世界各國都希望掌握未來關鍵科技,以在全球經濟甚至是地緣政治取得話語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接受「紐約時報」長達3個小時的專訪,除了坦言自己在54歲才展開創業,暢談如何協助台灣成為經濟巨人、重塑晶片業樣貌,也強調中國成為半導體霸主的機會不大,有自信台積電不會失去技術領先優勢。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去年11月代表台灣,出席由泰國主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 )峰會。(王侑聖攝)

 

 

台積電的起點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4日以「晶片巨人畢生事業成為科技冷戰核心」(The Chip Titan Whose Life’s Work Is at the Center of a Tech Cold War)為題,刊出這篇專訪,描述台積電一切的萌芽點,可能要從「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導論」(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s)這本教科書開始。

 

在眺望台北市景的木造裝潢辦公室內,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邊迎接來訪的「紐約時報」記者,一邊從書架上,滿懷敬意地抽出這本1980年出版的教科書「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導論」。

 

他神色珍惜地摸著這本研究所教科書,直言:「我希望讓你們看看這本1980年出版的書」,他強調「1980年」這個年份相當重要,因為這是台積電的「第一塊拼圖」,也正是92歲張忠謀半導體人生的起點。

 

張忠謀從這本書獲得的見解十分簡單:作為電腦的大腦,「微晶片」(microchip)可以在一個地方設計,而在另一個地方製造。不過,這個概念和當時的產業標準截然不同。

 

 

 

54歲中年創業

 

54歲,當其他人開始考慮退休時,張忠謀決定將自己的見解化為現實,從美國回到台灣,創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公司,一路茁壯成為世界最大先進晶片製造商,美國和輝達都是它的客戶。

 

因為一本教科書而誕生的公司,如今是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的晶片巨頭,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從汽車、iPhone、超級電腦到戰機,都需要晶片支撐運作。

 

張忠謀不可思議的創業之旅,讓台灣成為經濟巨人,重新建構電子產業,甚至在地緣政治扮演關鍵角色。

 

 

中國半導體沒有任何機會領先

 

在3個小時的專訪中,1962年獲得美國公民權的張忠謀表示,自己的身分認同是美國人。過去幾十年,中國砸下數千億元企圖複製下一個台積電,美國無法坐視不管,科技戰逐漸蔓延。儘管競爭越演越烈,他一手創辦的公司正處於美中「科技戰」的中心,他也不認為中國半導體有取得領先的任何機會。

 

張忠謀說:「我們掌握所有關鍵,包括美國還有其他晶片製造盟友,荷蘭、日本、南韓和台灣。如果我們想扼殺(choke)中國,中國真的無能為力。」

 

熟識張忠謀的人指出,他注重細節、頑固、對優秀的下屬完全信賴;最重要的是,他有無窮的壯志,在適當時機敢於大膽行動。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77歲的張忠謀當機立斷、重新出任執行長,帶領公司走過危機時刻。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也說:「見證晶片業誕生後,他可能是至今仍在業界的唯一一人,不只是依舊待在業界,而是仍位居產業的中心與最高位。」

 

張忠謀去年在亞利桑那州新廠移機典禮致詞時表示,27年前未完成的美國建廠夢想,如今得以實現。(美聯社)

 

 

 

張忠謀是賭場老闆

 

紐時報導形容,不同於其他科技業大人物,比方說嚷嚷要來場鐵籠格鬥賽的馬斯克和祖克柏,張忠謀顯得謹慎自持。如果將全球科技巨頭的競爭比喻成一場高賭注的撲克賽局,那麼精於橋牌的張忠謀就是安靜的賭場老闆。

 

張忠謀在1950年代進入業界,到希凡尼亞(Sylvania)的半導體部門工作,從此與半導體結下不解之緣。張忠謀半導體人生的第2片拼圖,是在德州儀器的工作後期的經驗。

 

1980年代初期,德州儀器收購日本一間晶片小廠,3個月後日本廠的良率突然翻倍,張忠謀被派去出差了解原因。他發現良率倍增的關鍵,在於日本廠的員工流動率驚人的低,他發現先進製造業的未來在亞洲。

 

1984年,張忠謀轉職通用儀器,半導體人生的第3片拼圖在此出現。他認識一位自己創業的企業家,只設計晶片但不製造,在當時相當少見,張忠謀發現這將成為新趨勢。

 

 

台積電的誕生

 

最後一片拼圖是,台灣當時從勞力密集市場準備轉型為高科技市場,台灣官員決定發展半導體產業,邀請張忠謀擔任工研院院長。他強調:「當時我真的沒有計畫在台灣待這麼久,以為大概幾年後我就會回美國,更沒有在台灣創業、成立台積電的計畫。」

 

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有「台灣科技教父」支撐的李國鼎,邀請張忠謀為國家晶片計畫出力。他評估優缺點後,回想出差日本半導體廠的經驗,認為比起美國,台灣與日本有更多相似之處。

 

1987年,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商業模式一開始就清楚明瞭:不設計,只代工,只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也就是製造業。他引進當時台灣罕見的專業管理系統,為了成為國際級企業,公司內部溝通一律使用英語。

 

半導體變得越來越精密複雜、製造成本提高,能做到的公司不多,台積電立於不敗之地。幾十年下來,台積電將對手遠遠甩開,擊敗英特爾還有三星。

 

蘋果執行長庫克去年證實將與台積電擴大合作。(取自庫克推特)

 

 

 

拿下蘋果訂單、推動人工智慧(AI)革命

 

2010年,蘋果公司資深副總裁威廉斯(Jeff Williams)透過張忠謀妻子張淑芬引見,加上張淑芬的表弟、鴻海創辦人郭台銘,4人先共進晚餐,隔天立刻進行商業談判。經過數個月的磋商與極其複雜的合約討論,蘋果一度喊停,蘋果客戶英特爾也來攪局,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張忠謀直接飛到美國見蘋果執行長庫克,儘管蘋果後來開出更多條件,但張忠謀認為,拿下蘋果大規模訂單,對於台積電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絕對有利。確定拿下蘋果訂單後,張忠謀向銀行融資70億美元擴廠。

 

儘管期間蘋果一度轉向三星,但台積電始終穩坐首席供應商地位,如今蘋果也是台積電最大客戶,占全年營收2成。行事謹慎的張忠謀談到這段過往時說:「不知道是不是講得太多,超過蘋果的規定了。」

 

現為蘋果營運長的威廉斯盛讚,張忠謀「將半導體產業推升至新領域」。

 

今年5月,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旋風返台期間,曾提到幫了輝達一把的台積電。張忠謀說:「我喜歡他(黃仁勳)。」當年決定協助輝達製造晶片,也帶動今日的人工智慧(AI)風潮。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5月返台,參加Computex開幕主題演講。(取自NVIDIA臉書)

 

 

 

台積電是全球科技業領袖

 

張忠謀的辦公室仍有彭博的終端機,定期與產業人士會唔,討論全球政治與經濟議題。和許多人一樣,他擔心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衝突,儘管他認為衝突的可能性不高。

 

張忠謀說:「我認為中國入侵台灣、兩棲戰爭、某種形式的封鎖以及所有類似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這仍然有可能,我想避免這種情況。」

 

隨著談話的結束,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正面臨地緣政治挑戰,2018年2度退休的他對自己無法掌握主導權、領導台積電在地緣挑戰中前進而感到有些遺憾。

 

不過,張忠謀對台積電的未來充滿信心,他強調:「我真的確信我們已達到科技業的領袖級地位,我們不會輸的」。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