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已久的「海綿城市」 為何無法解決水患問題

郭正原 2023年08月10日 21:00:00
中國「海綿城市」概念推動已久,但實際普及有限,這波受災的河北更是缺乏相關建設。圖為救難隊伍搶救涿州民眾。(美聯社)

中國「海綿城市」概念推動已久,但實際普及有限,這波受災的河北更是缺乏相關建設。圖為救難隊伍搶救涿州民眾。(美聯社)

自7月底以來,中國多處遭受洪水襲擊,多座城市被淹沒,除了人員傷亡之外,更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受災,損失的財產更難以估計,然而也讓外界質疑,為何中國從2015年以來提倡的「海綿城市」(sponge cities)概念,多次未能發揮作用。

 

路透報導,中國長期以來都在尋求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方式,來降低人口稠密的城市遭受洪水和乾旱的影響。而「海綿城市」的概念則是提倡盡可能的利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調節水量並改善城市的排水和蓄積問題。具體的做法包括使用透水瀝青、修建新的運河、水圳或是蓄洪池以及保留濕地,藉此除了緩解城市的內澇問題,還可綠化環境。

 

然而,中國快速的都市化使大片土地都被密不透水的混凝土所覆蓋,原本傳統作為洪氾區的河流兩岸也被開發利用,導致多餘的水量無法宣洩。

 

京市門頭溝區洪水退去
北京市門頭溝區洪水退去,街道一片滿目瘡痍。(美聯社)

 

中國654個中大型城市中,多達641個存在洪澇災害風險,每年約有180個城市會面臨洪澇危機。然而據今年1月的統計,654個城市只有64個制定了實施「海綿城市」的具體措施辦法。相關研究人士認為,政府對「海綿城市」建設關注都處於最低程度,呼籲盡快由國家制訂相關辦法。

 

 

 

 

報導引述專家說法指出,即便「海綿城市」已全面實施,也無法應對今年的洪災。河南鄭州已是最積極推動「海綿城市」概念的城市,在2016至2021年間共耗資近600億人民幣,但依舊無力應對2021年面臨的當地史上最大暴雨。相關專家認為,「海綿城市」的概念只能應對一天之內200毫米的降雨量,然而2021年7月鄭州的暴雨,每小時雨量就已超過200毫米;這次北京、河北7月底的暴雨,連續3天半的時間內,有測量站就測得高達745毫米的雨量。

 

即便已具備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都無法應付極端氣候,而這次受災的河北、東北地區,實際上更缺乏相關的水利建設。

 

「海綿城市」概念實際能因應的雨量約24小時最大200毫米。圖為泡在水中的哈爾濱市郊區。(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