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近2年不能光合作用 導致全球75%物種滅絕

劉孜芹 2023年10月31日 20:40:00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地球75%物種滅絕。(美聯社)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地球75%物種滅絕。(美聯社)

6600萬年前,1顆直徑約有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稱為「希克蘇魯伯撞擊」。而在撞擊之後的的幾年內,地球75%的物種也相繼滅絕,最新研究發現,除了撞擊後的長期酷寒氣候,當時的灰塵也讓陸地植物有620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造成「第5次生物大滅絕」。

 

路透社報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30日刊出最新研究指出,先前研究表明,6600萬年前,1顆小行星以極高的速度,撞擊現在墨西哥尤加丹半島附近的淺海,撞擊過程中不僅釋放出硫磺,還留下直徑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撞擊後產生的矽酸鹽塵埃更在大氣停留達15年之久,引發全球長時間的冬季。

 

 

比利時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的行星科學家塞內爾(Cem Berk Senel)率領研究團隊,針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展開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灰塵還阻擋了陽光,導致陸地植物有近2年的時間,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造成地球75%的物種滅絕。

 

塞內爾說:「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希克蘇魯伯撞擊後的極冷氣候,但撞擊後,光合作用停止可能是更關鍵的影響。這種情況持續了近2年。」

 

塞內爾的研究團隊以美國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的古生物遺址塔尼斯(Tanis)的沉積物樣本,作為數據基礎,設計了1款電腦模型,來模擬小行星撞擊後的全球氣候。塔尼斯遺址的沉積物樣本,保存有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其中含有比預期更多的矽酸鹽塵埃。

 

研究團隊認為,小行星撞擊產生了這些塵埃,遮住了太陽,並在撞擊後2年內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植被大量死亡,也讓包括恐龍在內許多草食物種滅絕。團隊的模型還表明,這些塵埃可能在大氣中停留長達15年。在此期間,全球氣溫下降多達15°C。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