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半導體產值狂飆 中國要求本土車企使用國產晶片比例達到25%

劉孜芹 2024年05月16日 16:45:00
中國敦促國內主要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前,將使用國產晶片的比率提高到25%。(美聯社)

中國敦促國內主要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前,將使用國產晶片的比率提高到25%。(美聯社)

美中科技及貿易戰越演越烈,美國日前提高中國電動車的稅率至100%,也一再收緊向中國出口晶片的限制,讓中國也開始嘗試建立具有競爭力、而且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中國正在敦促國內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前,將產品中使用國產晶片的比例提高到25%。

 

日經亞洲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要求上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廣汽集團及第一汽車集團等汽車製造商在明年時,將國產車用晶片的採購比例提高到20%或25%,不只是每輛車使用的晶片數量比例,也包括總採購數量的占比。北京當局還希望,每輛車最終使用國產晶片的比例可以達到100%。

 

中國目前每年賣出超過3千萬輛汽車,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3,但中國國產車用晶片的供應比例只有10%左右。

 

知情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政府發布的這項採購準則並非強制性的,而是以獎勵或信用制度鼓勵國內車廠遵守這項政策。中國還計畫增加採購電動車的其他國產零件,包括電子控制器、顯示器及充電供應系統等。

 

 

 

汽車使用的大多數晶片,像是感測器、微控制器及電源管理等晶片,都不需要先進的生產工具及技術,意味著這項政策反而可讓中國本土晶片製造商和供應商受益,因為他們不受美國晶片禁令的影響。

 

不過,可靠性與安全性對車用晶片非常重要,大多數車廠都不願意隨意更換供應商。在車用晶片領域,一直以來由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導體(NXP)及瑞薩電子(Renesas)等西方及日本業者占據主要市場。

 

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資深分析師赫買迪(Antonia Hmaidi)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晶片短缺,曾給中國國產晶片業者進入汽車產業鏈的機會。而且在電動車產業,全球目前還未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這是新人進入市場的好時機。

 

不過,赫買迪也指出,中國晶片製造商仍不太可能完全取代外國晶片,尤其是在煞車系統等關鍵晶片上,不可能取代成熟的外國供應商,但有望擴大其他車用晶片的市占。

 

隨著電動車的出現,許多晶片製造商都視車用晶片為「未來金礦」,不斷積極擴張這塊領域。研究公司Yole集團表示,由於「電動功能增加」,汽車使用晶片的需求也提高,每輛車的半導體價值預計將從2022年的540美元,增至2028年的912美元,接近翻倍。市場規模也將從2022年的430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843億美元。

 

幾家中國車廠也都有自己的半導體產能,例如比亞迪生產電力相關晶片。中國也正生產更多功率半導體像是碳化矽(SiC)等,以搶攻車用晶片的市場。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