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國車展展出的MG汽車。這個來自英國的中國品牌,將成為歐洲關稅中最受傷的業者。(美聯社)
歐盟4日宣布自5日開始,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加徵至多近40%的臨時關稅,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對比亞迪以外的中國車商將造成嚴重打擊,但也有中國分析師表示,此事並不會阻止中國車商進軍歐盟的腳步。
歐盟執委會6月12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額外關稅手段後,中國隨即與歐盟展開磋商,中方還得到一些歐洲車商的支持,但歐盟仍然認定中國電動車業者獲得北京當局的補貼及扶持,造成市場競爭不公平的情形,因此確定自5日起徵收臨時附加關稅。
根據歐盟所公布的稅率,全球最大電動車廠比亞迪,將在既有的10%汽車關稅上,另行加徵17.4%關稅,不過27.4%的關稅已是最低水準,歐洲最受歡迎的中國電動車,上汽集團旗下的MG品牌電動車的關稅達到37.6%,是面臨歐盟最高關稅的車商之一。
路透報導,整體而言,中國車商將面臨數十億美元的額外關稅,但對業者的影響不一,中國自駕技術商景行慧動(AutoXing)創辦人邢磊表示,比亞迪有能力自行吸收歐盟的關稅,對他們而言這只是個小顛簸,但對MG而言卻是巨大的路障。
目前已有部分中國車商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歐洲,例如出口市占率最高的奇瑞汽車,近期就與西班牙業者簽署合作協議,在加泰隆尼亞建立生產基地,比亞迪在匈牙利的廠房也在建設中。
不過,這也代表中國車商必須擺脫長期仰賴的低成本、高效率本土供應鏈,以及出口的商業模式,轉向學習在地化以服務當地市場,如果沒辦法轉換成銷量,在歐洲生產得不償失。
目前歐盟加徵的關稅是臨時性的,如果有超過15個會員國,且其人口加總達到歐盟整體65%的反對,該關稅11月將被終止;由於歐洲一些國家及車商對經濟上依賴中國,擔心中國報復,因此有可能最終達成協議。邢磊形容,關稅對中國車商的影響,像是「從時速80公里降到60公里」,但進軍的腳步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