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大錢提升城市形象? 主辦國際運動賽事的雙面刃效應

傅莞淇 2017年08月01日 08:27:00
台北市政府於2016年舉行世大運365倒數活動。(攝影:陳品佑)

台北市政府於2016年舉行世大運365倒數活動。(攝影:陳品佑)

將於8月19-30日於台北舉辦的第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將是台灣史上主辦的最高規格國際體育賽事。在打造都市形象越加關鍵的時代,主辦大型國際活動成為吸引注意力的一大良機。但主辦大型運動賽事的諸多挑戰對城市來說可能是把雙面刃,是否能夠為市民留下賽事結束後的實際遺產,也逐漸成為城市的主要考量。

 

人們於東京觀看2020年東京奧運倒數3年活動。(湯森路透)

 

除了短期觀光效益,主辦城市也希望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更為長遠的印象。除了觀光客外,大型體育賽事也吸引大量媒體,將城市轉變為呈現於世界眼中的大型舞台。活潑、多元、包容且安全的形象可能塑造更長期的觀光吸引力,或是企業更有意願前來投資、設點,帶來較不可見的諸多潛力。

 

在這其中,將體育賽事或運動精神從場館內帶入城市紋理之中,便成為重要的一環。例如倫敦爭取2012年奧運主辦權的影片「Sport at Heart」中,便融合諸多倫敦文化特質、基礎建設及眾多名人,刻劃運動精神如何展露於城市的每個角落。

 

London 2012 - Sport at Heart - Olympic bid film from JAMES MARSH on Vimeo.

 

許多城市也將主辦體育賽事,視為製造工作機會,與振興地方建設的機會。贏得2012年奧運主辦權的倫敦,便藉機重振了較衰落的倫敦東部,包括改善交通建設、並將選手村改造為新住宅等。

 

但為了在期限內推動賽事相關的軟硬體建設,準備期間時常引來政治性的衝突與紛爭。例如巴西主辦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超過百萬人民上街抗議投入賽事預算未能考量社會福利計畫與居民迫遷問題,2016年里約奧運開幕當日也仍有數千人抗議示威。

 

 

有時更糟的是,政府因此欠下龐大債務,必須增稅予以償還。主辦1976年奧運的加拿大蒙特婁便因嚴重虧損,欠下16億加幣債務,直到30年後才還清。

 

任內歷經投標、準備與執行巴西里約奧運的市長帕埃斯(Eduardo Paes)描述,對大型體育賽事的支持度呈V型進程:一開始贏得主辦權時非常開心,但隨之大筆開支與干預民眾日常生活的建設引來不滿與困惑,直到城市真正準備好、市民又再度為運動員與觀光客的抵達感到興奮。

 

2018年南韓平昌冬季奧運倒數200日時施放的煙火。(湯森路透)

 

帕埃斯認為,但其中一項訊息是一致的,就是主辦這樣的賽事時,必須將留存的遺產視為優先事項。這不只是運動設備的翻新,也必須為城市、居民甚至國家帶來正面影響。

 

這可能包括大眾運輸系統、各單位間溝通管道與教育等層面的改善,但也可能包括情感上的遺產。當市民認知並記憶自己的城市是一個可以團結一致、在時限內完成一項壯舉的國際性城市,城市也因此變得更加強韌。

 

 

【編輯推薦】

打破父權社會女體物化 吉爾吉斯第一千金:胸部是用來哺乳的

 

【熱門影片推薦】

搭熱氣球俯瞰義大利鄉間之美

習近平內蒙閱兵彰顯軍力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