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核武擴張愈來愈被美國關注。圖為可搭載核彈頭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資料照片/美聯社)
近日1份兵推結果顯示,若中國真的考慮在入侵台灣時動用核武,美國升高核威懾恐怕是無用的,因為中國並不會將其列入考慮。該兵推還顯示,若中國動用核武,台灣可能遭到來自美中雙方數次核打擊,或是美中2國數以億計人喪生的大災難。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最新的台海兵推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麻省理工學院兵推實驗室合作進行,是目前已知首份關於台海核戰的公開兵推,參與者包含美國文武官員及專家,涵蓋電腦模擬、紙上兵棋及小組討論等形式。該兵推假定中國在2028年入侵台灣,不考慮中國或美國動用核武的可能性,而是什麼情況下會讓中國或美國考慮使用核武,以及使用核武之後的發展,因此主要考慮的是雙方的戰略及軍事實力。
雖然該兵推的結果顯示,美國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機率最高,但是設定的15個情境中,只有5個情境會讓解放軍撤軍,其中4次最終沒有真的動用核武;有5個情境會讓解放軍成功占領台灣,1個情境是「無法定論」,顯示核衝突存在不可預測性。
兵推發現,中國在入侵台灣居於下風的時候,最可能研究動用核武,在15個情境中,只有1個情境是美國會首先在戰場上動用核武;有1個情境是中國使用核武打擊台灣國軍後,美國使用核武打擊已登陸台灣的解放軍,迫使台海回到戰前狀態;還有3個情境是中國與美國相互轟炸對方的城市,造成數億人喪生,這種情境發生的前提,是其中一方針對另一方的軍隊進行核打擊後,另一方選擇打擊一方的本土作為報復。
這份兵推的背景,是美國愈發關注中國的核武擴張,因為中國過去幾十年來,都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懾」及「不率先使用核武」,因此至少從1990年以來,中國都將核彈頭的數量保持在200枚出頭;但是習近平掌權後,中國異常快速的擴張核武庫,從就任初期的200枚出頭增加到500枚,幾乎是原本的2.5倍,且5年後還預期會再擴張1倍到1000枚,這讓美國愈發懷疑,中國是否還奉行過去的承諾。
儘管如此,在美國升高核威懾的氛圍下,該兵推認為,這不會在台海戰爭中產生決定性影響,因為在兵推的過程中,扮演中方的人在核武決策中,都不會將美國包含核彈數量等威懾因素考慮在內,況且美國現在部署的600多枚戰術核彈頭中,不論何種情境,美國都不會使用超過1打的核彈頭。
因此該兵推的結論是,美國沒有必要為了與中國對抗而開發新型的核武系統,而且也不用期待增加核武庫,就能讓中國隊動用核武收手,更好的方式可能是類似1960年古巴危機那樣,與盟友共商可以讓中國收手的妥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