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周零進口 中國停買美國液化天然氣轉投俄國懷抱

陳玟穎 2025年04月18日 16:10:00
自2月6日以後,中國已經逾10周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圖為一艘載滿液化天然氣的油輪於2023年1月停泊在德國威廉港的浮動碼頭。(美聯社)

自2月6日以後,中國已經逾10周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圖為一艘載滿液化天然氣的油輪於2023年1月停泊在德國威廉港的浮動碼頭。(美聯社)

美國自2月4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後,而中國也於當月10日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徵10到15%關稅,涵蓋液化天然氣、煤炭、原油等產品。航運數據顯示,一艘來自美國德州的油輪於2月6日載著液化天然氣開抵中國福建省後,中國已經逾10周停止從美國進口該燃料。這場貿易戰不僅重創雙邊能源貿易,也可能加速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一艘來自美國德州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載重6.9萬噸的液化天然氣(LNG)油輪在2月6日抵達中國福建省後,美中至今再無任何LNG的船運往來。另一艘原訂運往中國的LNG船,因趕不上2月10日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期限前抵達,最終改道運往孟加拉。此後,中國對美國LNG的關稅一路提高,目前已達49%,這對中國買家而言,短期內買進美國LNG毫無經濟效益。

 

這次凍結進口的情況,就像中國在川普第一任期時那樣,因為貿易戰而停買美國LNG,整整超過一年。不過,這次對峙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不僅強化中俄的能源合作,也讓人質疑美國與墨西哥目前正在大舉擴建的數十億美元LNG終端設施是否還有未來。「這會帶來長遠的後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天然氣專家柯博(Anne-Sophie Corbeau)表示,「我認為中國的LNG進口商,未來都不會再簽新的美國LNG合約了。」

 

不過,根據船舶追蹤公司Kpler數據,中國企業如「中國石油」(PetroChina)與「中國石化」(Sinopec)已簽下13份長期合約,從美國終端購買LNG,有些合約期限甚至延續到2049年。這些長期合約對推動美國大型LNG項目啟動至關重要,雖然柯博指出,開發商近來已試圖重新談判部分條款,以反映通膨上升與美國關稅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本周稍早表示,中國很可能會加大對俄羅斯LNG的進口,「我很確定現在有很多買家,非常多買家,請我們大使館協助與俄羅斯供應商建立聯繫,我認為進口量肯定會增加。」

 

目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第三大LNG供應國,僅次於澳洲與卡達。兩國也正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 2)天然氣管線展開談判。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自美國進口LNG的比例一直偏低,因為中國買家更傾向將這些天然氣轉售至歐洲以獲利。去年,中國僅有6%的LNG進口來自美國,遠低於2021年11%的高峰。

 

英國諮詢機構能源面向公司(Energy Aspects)專家布朗茲(Richard Bronze)指出,「當關稅高到形同禁運時,我們將會看到貿易流向重新洗牌。」他補充說,「我們也預估整個亞洲的天然氣需求將減少500萬至1000萬公噸,這應該會稍微拉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