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國領袖不願報復川普關稅 WSJ揭歐盟的深層盤算

李浩宇   2025年04月18日 17:15:00
面對川普關稅戰,中國採取了最強烈的125%關稅回擊,進而陷入美中貿易消耗戰。歐盟則暫緩報復措施,並針對美國軟肋精心設計了日後可能用上的課稅清單。(圖僅示意/美聯社)

面對川普關稅戰,中國採取了最強烈的125%關稅回擊,進而陷入美中貿易消耗戰。歐盟則暫緩報復措施,並針對美國軟肋精心設計了日後可能用上的課稅清單。(圖僅示意/美聯社)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避免貿易戰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不反擊即可。迄今為止,這句話似乎適用全球大部份地區。目前美國總統川普已對多數國家暫停高額對等關稅90天,只有中國選擇反擊,並與美國陷入了一場全面貿易戰。

 

 

全面報復川普關稅吃力不討好 可揀選特定商品反制

 

華爾街日報17日分析,世界各國在與川普談判時,必須決定是要繼續壓低姿態,還是改採報復手段作為談判籌碼。報復的風險在於不僅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打擊,同時也會傷及本國利益。

 

歐盟目前仍未對川普的關稅政策進行反擊,但已擬定一份具體產品清單,來回應美國的鋁鋼關稅。這份清單涵蓋一系列精心挑選的商品,包括口香糖、花生醬、機車、船隻和花園陽傘等。雖然歐盟的報復性關稅尚未實施,但歐盟表示,一旦談判破裂,不排除會正式啟動這些關稅,甚至加碼報復措施。

 

加拿大也擬定了一份專屬的美國產品清單,但與歐盟不同的是,加拿大已經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對超過400億美元(約1.3兆新台幣)的美國商品與進口車等貨物徵收關稅,並且針對的是不符合「美墨加協議」(USMCA)所規範的項目。

 

一些國家領袖的直覺反應是採取報復行動,民調也顯示絕大多數歐洲人支持反擊美國。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提高他國關稅其實是一種自損行為,因為關稅會拉抬消費者價格,使投資變調,並削弱那些依賴美國原料的製造商的競爭力。

 

 

有逼退川普把握再報復 否則恐陷貿易消耗戰

 

英國阿斯頓大學商學院(Aston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家杜軍(Jun Du)解釋,「與報復有關的經濟理論非常明確,報復行為總是會導致福利損失(welfare loss)」唯一會建議採取報復的情況,「是你有相當把握,能迫使對方讓步的時候。」

 

川普曾警告,採取報復的國家將面臨美方更進一步的貿易制裁,但其態度在上周出現鬆動,原因是美國公債市場出現拋售潮,導致政府融資成本上升。更為關鍵的是,這引發外界質疑美國作為債權人的信譽。

 

中國上周為了回應川普升級關稅戰,也對美國商品加徵高達125%的關稅。但中方也釋出訊號,暗示未來可能不會再進一步提高關稅,因為目前的關稅比率已使美國產品在中國市場變得過於昂貴,難以銷售。

 

英國則表示沒有報復計畫,並將專注於加速與印度等國的貿易談判進程。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表示,「沒有哪個受到關稅影響的商業部門會說『全力報復並發動貿易戰』。」

 

如果沒有跡象顯示川普會收手,或達成降低雙方貿易壁壘的協議,採取報復措施的壓力就會隨之增加,從而引發一場貿易消耗戰。

 

 

美國貿易戰成本巨大 其他國家不必隨之起舞

 

歐盟官員表示,歐洲可能會對美國服務業作出更強硬的回應,例如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位廣告收入課稅。經濟學家和貿易律師補充,也有可能採取對金融服務交易收取費用,或者限制美企進入歐盟市場等措施。

 

前歐盟貿易官員貝爾塞羅(Ignacio Garcia-Bercero)指出,報復可以達成重要的政治目標,因為它表明自我捍衛的意志,但不代表貿易夥伴一定要以牙還牙,「美國決定讓自己承擔巨大的經濟成本,但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也應該跟進。」

 

歐盟表示,任何報復措施都不會試圖與美國關稅進行對等報復,主要目標仍是設法最大限度地影響美國,並將對歐盟的損害降到最低。

 

法國經濟學家提布歐(Xavier Timbeau)對此情況作出比喻,「這就像一場拳擊比賽一樣,你不想被打中」,那就必須採取更有智慧的方式,「如果一個國家將關稅徵收集中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那麼你就必須如法炮製,也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進行報復性徵稅。」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