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找美籍華裔阿公開空殼公司 關稅帳單一來就倒閉再換名重來

陳玟穎 2025年04月18日 19:30:00
中企透過設立空殼進口商來規避美國關稅,恐讓美國徵收關稅變得更加複雜。圖為中國廣州港的貨櫃於4月17日準備運輸。(美聯社)

中企透過設立空殼進口商來規避美國關稅,恐讓美國徵收關稅變得更加複雜。圖為中國廣州港的貨櫃於4月17日準備運輸。(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宣稱,其關稅政策將為美國製造業帶來「黃金時代」,並為國庫帶來數兆美元收入。然而,貿易專家警告,中資企業透過找美籍華人當人頭,在美設立空殼公司,不僅降低被查緝的風險,也透過倒閉公司來躲關稅,接著下周再另起爐灶、故技重施,一系列操作將讓美國徵收關稅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

 

日經亞洲18日報導,貿易專家指出,中國企業透過設立空殼公司來規避美國關稅,並不是件難事。如今,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45%的關稅,若將過往的加徵項目也計入在內,部分中國商品的總關稅稅率已高達245%,這可能讓此規避手法迅速蔓延。美國律師事務所「Schagrin Associates」的國際貿易律師伯奇(Nicholas Birch)說,「這根本就是一場打地鼠遊戲。」

 

 

找80歲美籍華人掛名當董事 避開海關鎖定中國背景

 

根據規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會將關稅帳單寄給「登記進口商」。多位中國物流業者向日經亞洲表示,他們在美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LLC)充當進口商幾乎毫無困難,甚至會用美籍華人當人頭來操作,掩飾其中資背景。

 

其中一人表示,「我們只要找一位80歲的叔叔來當董事就行了,在這裡開公司真的超簡單。」他補充說,「你只需要一個地址。」

 

 

空殼公司棄保證金倒閉逃高關稅 下周繼續故技重施

 

要進口商品到美國,「登記進口商」必須向美國政府繳納一種名為「保證金」(surety bond),用來預付預估的關稅金額。但伯奇說,這種保證金的金額通常遠低於實際應繳的關稅。根據美國海關規定,單筆貨物的保證金可低至100美元;如果是一整年的進口業務,則最低繳交5萬美元,或預估關稅的10%作為保證金。

 

伯奇說,所以中國物流公司所設立的空殼公司只要放棄這筆保證金,就可以不繳清全額關稅,然後直接「消失」,「當這張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的關稅帳單寄出時,那家公司早就人去樓空了。」他說,「他們會立刻把公司關掉,轉頭下周再設一間新的空殼公司,繼續用新身份逃稅。」

 

 

美國海關幾乎不查進口商 貿易詐騙風險大增

 

美國前海關報關經紀人、現任貿易律師事務所「Sandler, Travis & Rosenberg」資深成員康納利(Paula Connelly)表示,「CBP根本不會審查這些公司。」由於因為美國海關幾乎不會審查進口商,加上成立空殼公司又非常容易,這大幅提高了貿易詐騙的風險。

 

但就算查,也不一定查的到。美國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供應鏈管理副教授姚亨利(Yao "Henry" Jin)指出,目前幾乎沒有什麼機制可以阻止企業設立空殼外國公司作為進口商,以規避關稅。「這些公司解散後,理論上你應該能追查到負責進口的代理人,」他說,「但實際上,登記人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是使用盜用的身份。」

 

 

2023財年查出5億美元未繳關稅 僅追回其中約3分之1

 

根據一份政府報告,美國海關所執行的《執法與保護法案》(Enforce and Protect Act),讓美國企業可以要求當局調查涉嫌逃避關稅的行為。2023財年,透過此機制查出逾5億美元的應繳關稅遭逃避,較前一年暴增400%。但政府僅成功追回其中3分之1多一點。

 

美國鑄鐵和管線製造公司「夏洛特管線鑄造廠」(Charlotte Pipe and Foundry)副董事長多德(Roddey Dowd Jr.)與律師伯奇合作,對多起涉嫌逃稅者提出申訴。他表示,為了對抗受中國政府補貼的競爭對手、保護自家企業,他已在《執法與保護法案》的申訴和法律訴訟上,投入470萬美元。

 

多德追查逃避關稅行為已有多年,其中一宗涉及透過第三國洗產地轉運的案件,清楚揭示中國出口商如何藉由空殼公司規避查緝。美國海關在2021年2月表示,該機構發現「大量證據」顯示,夏洛特管線鑄造廠舉報的紐約進口商「Lino International」,透過柬埔寨轉運中國貨品,以此規避美國對中關稅。美國海關指出,當該公司收到調查通知後,其負責人僅在一個月內就成立了另一家「人頭公司」DLNL,繼續進口相關商品。

 

美國海關表示,將暫停「Lino International」進口所有商品,直到其補繳欠繳的關稅。不過,律師伯奇指出,「美國海關並未公開說明追討欠稅的具體措施,因為此類執法措施屬於機密。」

 

夏洛特管線鑄造廠的多德表示,他仍持續關注是否還有其他企業涉嫌逃稅。但在川普擴大貿易戰之際,維權成本與美方執法難度不斷攀升,也讓他感到越來越吃力。「美國製造商被那些獲補貼的外國產品打趴,而美國財政部卻收不到應收的關稅。」他嘆言,「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對美國來說是雙輸。」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