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十四世11日主持就任教宗後的首次彌撒,呼籲烏克蘭與加薩和平,並希望全球再無戰爭。(美聯社)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就任後,11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主持首次彌撒,呼籲烏克蘭與加薩早日回歸和平,「永遠不再有戰爭。」
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主日講道中向群眾以流利的義大利語說道,「正如(前任)教宗方濟各所說,在當今第三次世界大戰逐漸爆發的局面下,我也向世界各國領導人發出及時呼籲,永遠不要再有戰爭!」
良十四世希望烏克蘭實現「真實、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呼籲加薩停火與釋放人質,並向加薩「疲憊不堪的平民」提供人道援助。他對印度與巴基斯坦停火表示肯定,「我對印巴宣布停戰相當滿意,我也希望透過即將舉行的談判來達成持續性的協議。」
良十四世向群眾強調,他來聖伯多祿大教堂是為了傳遞和平的訊息,當時約有10萬人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參加祈禱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也聚集於此,參加樂隊慶典並演奏來自各國的經典歌曲,包含1978年的人氣曲目「YMCA」。
當良十四世結束演講時,數萬名群眾高呼「教宗萬歲」(viva il papa),會場中飄揚著美國、墨西哥、巴西和西班牙等各國國旗。
良十四世10日曾表示,他將緊追已故教宗方濟各的腳步,以傳福音為中心和世界勇敢對話,並「對最弱小者與被遺棄者給予愛與關懷。」預料良十四世將在移民與貧窮等社會問題的對策上採取更為進步的方式,但在天主教義等道德問題上會傾向於溫和派。
新教宗在周六與樞機主教們的首次會晤中表示,他選擇「良」(Leo)作為教名,是為了延續前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的路線,強調良十三世曾在「在偉大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應對了社會問題」。良十三世1878年至1903年曾擔任教宗,任內非常重視勞權和天主教社會教義(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天主教社會教義是天主教以聖經與天主教傳統為基礎,針對社會公平議題發展出的一套倫理準則,其核心精神是在現實社會中實踐「福音的愛德」,強調人的尊嚴與公益的實現,鼓勵教會積極參與社會正義事務,如反貧窮、推動和平與維持人權等。
良十四世是第一位出身奧斯定會(Augustinians)會士的教宗,曾擔任10多年的院長。該修會是義大利的主要修會,擁有2500名神父與修士,活動範圍遍及50多國,強調服務精神與團體生活,16世紀初的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便是該會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