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主管單位認定,東南亞4國太陽能板存在傾銷的事實,因此將面臨懲罰性關稅待遇。(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日召開會議,認定東南亞4國太陽能板存在低價傾銷的事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危害,因此將祭出懲罰性關稅手段,其中柬埔寨由於拒絕接受美方的調查,恐將面臨3521%的高稅率。
路透報導指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3名委員於20日進行表決,認定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以及柬埔寨等國的太陽能面板產品,存在低價傾銷的情形,美國商務部將可依據該決議,對前述國家開徵懲罰性關稅;報導指出,這項調查是在去年,由南韓韓華集團旗下的Qcells公司,以及位於亞歷桑納州的「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公司,聯合許多小型美國本土製造商,向有關單位提起訴訟之後啟動。
根據彭博在4月的報導指出,美國在2024年,從東南亞4個國家進口的太陽能設備進口總額達到129億美元(約3889.4億元新台幣),占該領域進口總額的77%,根據當時美國商務部擬定的草案,由於柬埔寨拒絕配合美方調查作業,因此最高將面臨3521%的懲罰性關稅稅率,其次是越南的395.%、泰國375.2%,馬來西亞也將面臨34.4%的稅率。
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協會聯盟(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的委任律師布萊特比爾(Tim Brightbill)透過聲明表示,這次ITC的表決,確認了許多總部位於中國的企業,正在用不公平低價、傾銷以及補貼手段,對美國市場造成傷害,且後續又透過第三方市場進行同樣操作的事實。
但美國太陽能源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表示,懲罰性的關稅無疑將增加零件採購的成本,從而使美國國內製造商獲利的能力大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