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衰退引發通縮的影響下,中國消費者正在撙節開支,紛紛轉向購買二手商品或奢侈品,恐將導致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消退後,經濟並未如各界預期般出現強勁回彈,反而陷入衰退,通貨緊縮的情形也隨之發生,使消費者紛紛勒緊褲帶,減少開支,且影響範圍廣泛,即便收入相對穩定的國營企業員工也難置身事外,就算想要買奢侈品犒賞自己,也只能在二手店入手僅有原價十分之一、標價30美元(約899元新台幣)的「蔻馳」(Coach)名牌包,情況之嚴峻可見一斑。
路透報導指出,在中國能源領域國營企業任職、現居北京的李小姐表示,雖然偶爾會有買些奢侈品慰勞自己的想法,但是自從薪資遭砍10%,且家中房產價格因為房市不景氣而減半之後,就已經改買二手名牌包。
現年28歲的李小姐一面瀏覽由知名二手購物平台「轉轉二手」,在今年5月成立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超級轉轉」上陳列的物件,一面表示「我正在縮減大規模的開銷」,因為目前「經濟無疑處於低迷狀態」,且「我家族的財產已經大幅縮水了」。
報導表示,李小姐的情況是目前中國社會縮影,在通貨緊縮壓力持續擴大的影響之下,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正在出現轉變,可能進一步促使物價下挫,讓外界對於中國可能長期處於通縮困境下的憂慮升高。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表的數據顯示,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降0.1%,且在過度供給、家戶收入縮水的憂慮下,從汽車、電子商務到咖啡等領域都出現削價競爭的情形。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今年稍早的報告中,就曾表示「我們仍然認為長期的產能過剩,將會使中國今明兩年面臨通縮的局面」。有鑑於此,中國商家正在追求銅板商機,包括有餐廳推出定價僅人民幣3元(約12.5元新台幣)的早餐,並且有超市1天之內就舉辦了4次快閃促銷等等,但經濟學家憂心削價競爭最終可能導致廠家被迫倒閉,員工失業的情形,使通縮進一步惡化。
報導指出,新冠疫情消退後,消費者對於物價的敏感度,正在使二手商品的價格走強,從2020年至2023年之間,二手商品漲價的幅度就超過2成,促使消費者拋售手中持有物品,以換取現金的行為大幅增加,但同質商品的劇增,卻也同時讓平台為了促進買氣而推出大量折扣活動。
以新開張的「超級轉轉」為例,為了吸引消費者,該平台不惜祭出原價打1折的促銷活動,明顯低於業界近年來廣泛將二手品價格定於3折至4折的水準,但如今包括「閒魚」(Xianyu)、「妃魚」(Feiyu)、「Ponhu」、「Plum」等二手奢侈品平台也都開始推出3折以下的優惠搶市,從而推升了二手奢侈品銷售的競爭。
在「超級轉轉」上,1只綠色的「蔻馳」(Coach)品牌「Christie Carryall」系列手提包,原本擁有者是以454美元(約1.36萬元新台幣)的價格購入,但在平台上卻只要30美元(約899元新台幣)就能買到;1條原價要2200元人民幣(約9174元新台幣)的「紀梵希」(Givenchy)品牌G Cube項鍊,如今則僅要187元人民幣(約780元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