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雙方貿易裂痕持續加深,歐盟拒絕與北京舉行「中歐經貿高層會議」。圖為於2023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左起為時任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美聯社)
在歐洲與中國經貿關係緊張與美國關稅戰之際,歐盟領導人將於7月訪問中國出席中歐峰會,而「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則作為該峰會重要的前哨會議,但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導,由於雙方貿易裂痕持續加深,歐盟拒絕與北京舉行高層經貿對話。一名歐盟高官表示,歐盟僅在峰會上有能達成的具體協議時,才會舉行這場高層對話。
金融時報17日報導,歐盟與中國目前陷入更多貿易爭端。布魯塞爾因為調查發現中國電動車產業獲得大量國家補貼,在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則對歐盟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並對豬肉與部分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以此作為反制措施。近幾周,歐盟也禁止中國醫療設備參與多數公共採購案,並對中國進口的硬木膠合板(Hardwood Plywood)加徵反傾銷稅。知情人士也指出,中國為了報復美國4月祭出的關稅措施,而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牽連到部分歐洲製造商,使中國與歐盟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雖然因為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北京正積極拉攏歐洲,想讓歐洲成為牽制美國的力量。不過,知情人士表示,中歐峰會預定在7月24日到25日於北京舉行。此外,這場峰會具有特殊的外交意義,象徵中歐建交50周年,但中方代表卻不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是排名第二的國務院總理李強,此安排被布魯塞爾視為一種冷落。
「中歐經貿高層對話」被視為中歐峰會前的一系列會議之一,目的是商定峰會議程,並產生可供雙方領導人對外宣布的成果。不過,4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中國與歐盟的多項貿易爭端缺乏進展,歐盟拒絕在中歐峰會前,與北京舉行「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突顯雙方之間的嚴重分歧。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中國希望舉行這場經濟對話,但我們在所有會談中都看不到任何進展。」一位歐盟高官表示,除非雙方能在峰會上能達成可落實的具體協議,否則歐盟不會同意舉行這場對話。但另一名歐盟官員指出,這場經濟對話原本就不是定期舉行,也並非每次都會在峰會前舉行。
歐盟執行委員會一名發言人表示,歐盟目前的重點是籌備即將到來的領袖峰會。他補充說,歐盟主管貿易事務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保持定期聯繫,雙方正就出口管制、市場准入與貿易等領域進行技術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