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19日決定再拖延2周才選擇是否對伊朗採取行動,牽動以伊衝突局勢走向,圖為6月1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記者交談。(美聯社)
白宮早前各種跡象顯示,川普可能快要下令美國空襲伊朗,但在川普審閱攻擊選項後,選擇暫時收手。如今,川普19日決定再拖延2周才選擇是否對伊朗採取行動,引來「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批評聲浪,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三軍統帥在面臨關乎生死大事的戰爭決策上,選擇謹慎行事未必是軟弱的表現。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報導,一位高層情報官員與國防部官員18日向CBS透露,川普已於17日晚間批准對伊朗的攻擊計畫,但尚未最終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手。此外,白宮各種跡象都顯示,川普可能快要下令美國空襲伊朗地下80公尺深的福爾多和設施。然而,川普在審閱攻擊選項後,選擇暫時收手。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19日表示,川普發聲明說「鑑於近期與伊朗展開談判的可能性相當高,但也有可能不會談判,我會在未來2周內決定是否採取行動。」白宮指出,美國和伊朗持續溝通,川普首要目標是確保伊朗不能擁有核武。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在2次總統任期中,經常為貿易、制裁和基礎建設等棘手議題設下「2周內行動」的最後期限,結果卻常常不了了之。川普的批評者隨即在社群媒體上掀起「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話題。
Don "two weeks" TACO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pic.twitter.com/Bu0qMMWaLn
— ᗪIGIᑎᗩᑌT (@digitalnaut) June 20, 2025
CNN指出,但這一次與過去不同,當初伊拉克戰爭的陰影仍籠罩著美國政治,川普的確必須謹慎做出決策。畢竟沒有人會知道,美國一旦轟炸伊朗將引發什麼後果,也許是一場區域戰爭、伊朗內戰,或來自德黑蘭的一連串報復行動,而最先為此付出代價的是美國軍人的生命。
川普此時的局面,不免令人聯想到前總統歐巴馬在2013年放棄轟炸敘利亞的決定。當時敘利亞被指使用化武,歐巴馬原先畫下「紅線」,但最終仍沒有動手,許多分析人士現在都認為那是一個錯誤。但其實當各方都在催促總統行動時,總統選擇不發動戰爭的決定,可能和下令開火一樣需要勇氣,而當時的歐巴馬無法確定美國一旦動武,隔天會要付出什麼代價或犧牲。
川普正面對他2任總統任期中最嚴峻的國安難題。他曾承諾,決不會讓伊朗擁有核武,但也曾承諾不再讓美國捲入中東戰爭。這2周的期限為他爭取了時間,但問題是,他是否能善加利用。
自以伊衝突以來,川普似乎正被以色列對伊朗的攻勢節奏推著走,幾乎快被迫捲入戰事。如今,「2周」聲明一出,等同於川普重新掌握美國行動時間表的主控權,他認為還應該給外交努力最後一次機會。不過,川普過去不擅處理破裂的伊朗核協議,因此可能很難有重大突破。
然而,現在有可能帶來變局的是,以色列這連續幾天的轟炸,是否會改變伊朗的盤算。例如,伊朗領導層現在是否會考慮接受過去拒絕的選項,包括在可驗證的情況下放棄核計畫與鈾濃縮的權利,以換取政權生存機會。
同時,這2周也可能讓川普有空間處理另外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向國內民眾推銷一項可能不受歡迎的軍事行動;二是讓美軍有時間全面部署就位,以因應攻擊行動及伊朗可能的報復。
川普或許需要改變他在談判中一貫強硬的態度。報導指出,他可以效法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甘迺迪曾在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發表演說,他回顧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帶給他的教訓時說,「擁核大國必須避免讓對手陷入只能在羞辱性撤退與核戰之間作選擇的對峙局面。」
川普若要讓外交發揮作用,就必須提供伊朗一個體面的退場機會,好保住它名義上的尊嚴。但到目前為止,他卻反其道而行,在社群媒體上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對一個數十年來反抗美國帝國主義與霸權的政權而言,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說法。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資深研究員薩德加波(Karim Sadjadpour)說,歷來促使伊朗讓步的條件如今可能正在逐步到位。他列出三個因素,包括伊朗感受到生存威脅級別的經濟壓力、感受到可信的軍事威脅,以及遭到外交孤立。但薩德加波補充,若要真正推動進展,還需要第四個條件,也就是「一個能保全面子的外交退場選項」。
伊朗的下一步行動,也可能取決於他們如何解讀川普的真正意圖。因為川普過去在貿易戰或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施壓上,常常多次讓步,導致川普在世界各國的可信度出現裂痕。若伊朗領導人認定川普只是隻紙老虎,他們可能會試圖戳破川普的虛張聲勢,但這也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畢竟美國歷史上也不乏總統為了個人面子與威信而下令動武。
而川普的反覆無常,可能也是促使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選擇此時出手攻擊伊朗的原因之一。不過,如今川普的暫緩行動,也讓以色列面臨選擇,其中一種是納坦雅胡利用接下來的2周,評估以色列是否能靠自己癱瘓伊朗福爾多與其他設施,但這是一次高風險、成功機率不明的作戰行動;另一種則是等待。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副會長瓊斯(Seth Jones)19日表示,「以色列人面臨的挑戰在於,如果美國決定給外交談判一個機會,他們是否會選擇等待?」並補充,「不能排除的情況是,他們決定自行對福爾多發動行動,而不再等待。」
這也可能暗示了川普決定暫停的另一個理由,或許他希望在接下來的2周內,有什麼事情發生,讓他不必親自做出那個決定命運走向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