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咸認川普對伊朗揮出鐵拳,迅速讓以伊之間的戰爭落幕,將迫使北京重新估算在包括台海、南海等地挑起衝突可能面臨的後果。(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出乎國際意料之外,下令美軍對伊朗核設施進行精準穿透打擊,除了造成他口中所稱「如同廣島與長崎一般」的傷害,也在短時間內促成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停火生效,展現出為了解決爭端,動用強大軍事力量的意願。
因此,外界認為川普(Donald Trump)出手干預以伊戰爭具有強大外溢效果,正迫使其最大競爭對手北京當局,重新盤算在東亞發生衝突,尤其是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時,華府可能的回應手段與強度
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在美國迅速出手解決以伊之間的12日戰爭後,北京以強烈語氣抨擊川普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決定,且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因此也對能源供應線可能面臨的影響表達擔憂。
即便北京表面上基於國際政治角度,對此展現立場,不過包括分析人士,以及美、台官員都認為,川普對伊朗的重擊,更有可能迫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智囊,對於川普會以何種方式,回應北京維護生存利益、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行為進行徹底反思與檢視。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中國中東政策專家吉塞利(Andrea Ghiselli)表示,北京當局「原本認為川普2.0政府將更具有交易性質,且有可能更加務實,因此美中關係有可能更加穩定」,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報導指出北京目前必須對川普的「孤立主義」進行重新計算。
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川普下令打擊伊朗核設施,打破了中國原本普遍抱持、認為川普威脅「不能夠認真看待」的想法,「認為川普在危機中總會退縮的觀點已經站不住腳,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建立了對中國的嚇阻力」;於此同時,根據1名熟悉台灣政局的人士透露,台北也正在權衡川普出手之後所形成的戰略影響,認為此事「雖然有助於形成對中國的威嚇,但仍需要時間來觀察中國具體的反應手段」。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則指出,川普的出手,破除了中國官方原本認為他在重大議題上傾向退縮,且對於台海危機或南海領土爭議將會袖手旁觀的評估,「在以伊戰爭之後,中國將會更清醒」,且北京也必須重新掂量包括出動海、空軍戰力在台海周邊滋擾的「灰色地帶」(grey zone)行動,是否將會使川普有所回應。
此外,報導引述台灣官員說法,指出即便解放軍不斷強化軍事能量,且已具有在太平洋區域部署兩支航艦打擊群的能力,但美軍的伊朗轟炸任務,可能讓北京對於美國快速且隱密的打擊能力感到印象深刻。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研究所所長田文林,則在接受「觀察者網」訪問時,指出這場衝突有可能讓美國在中東地區「陷得更深」,從而讓中國獲得戰略機遇。
但田文林同時也表示,伊朗實力在衝突中遭到嚴重削弱,也將不利於中國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發展,強調眼下存在一場「巨大的危機,但是危中有機,機中有危」,仍有待事件後續發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