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第3季完結,引發觀眾引發兩極化反應。(截自Netflix影片)
火爆的Netflix影集《魷魚遊戲》第3季完結,全球粉絲正向這部以殘酷遊戲,反映南韓貧富差距和競爭壓力的影集告別,也讓南韓社會再次省思。影集中的角色和劇情取材自南韓工廠罷工、青年失業和家庭破碎等真實事件,被視為比現實更真實的寫照。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作為南韓在好萊塢崛起的象徵,艾美獎得主《魷魚遊戲》已迎來最終結局,數以百萬計的粉絲正在與它道別。這部虛構的Netflix影集講述1群身陷財務困境的參賽者,為了爭奪獎金,在一系列傳統韓國童玩中互相廝殺的故事,失敗者在每輪比賽中都會被殺死。
自2021年以來,《魷魚遊戲》以糖果色的布景,以及對資本主義和人性的冷峻訊息吸引了大量觀眾。隨著第3季、也是最終季於上周五推出,全球粉絲正回到現實生活中。
不過,對南韓人而言,他們也開始反思啟發這部反烏托邦影集的真實社會。在第3季片段下,1位YouTube網友留言:「我覺得《魷魚遊戲》第3季展現了韓國人真正的感受和內心想法。它真實地反映現實,就像在職場上,充滿準備隨時碾壓你的無情之人,這部影集完全演出了這點。」
《魷魚遊戲》誕生於南韓社會激烈競爭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背景下。在這裡,人們因壓力過大而不敢生育,而大學入學考試被視為決定人生的關鍵時刻。
影集中的多元角色,包括上班族、移工、加密貨幣詐騙犯等,對許多南韓人而言都不陌生。主角、汽車工廠工人成奇勳的背景也取材自真實事件:2009年雙龍汽車工廠發生的罷工,當時工人因大規模裁員與鎮暴警察爆發衝突,至今被認為是南韓最大規模的勞工對抗事件之一。
影評人鄭哲尚在《魷魚遊戲》最終季評論中寫道:「這部劇雖然是虛構的,但比現實還真實。不穩定的勞動、青年失業、破碎的家庭,這些不只是劇情設定,而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的現實掙扎。」
同時,1場盛大的遊行正在慶祝這部熱門影集最終季的推出。巨大的殺人娃娃與幾十名穿著運動服的無臉警衛等遊戲角色,在首爾市中心遊行,引來大量關注。
對南韓領導人而言,《魷魚遊戲》已成為韓劇在全球舞台上成功的象徵。連同K-pop團體BTS和奧斯卡電影《寄生上流》的成功,將成為新任總統李在明推動韓流文化出口的重要資產。
《魷魚遊戲》的熱潮甚至可能繼續延燒:第3季最後1幕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在洛杉磯巷弄裡與1名男子玩韓國遊戲的畫面,引發外界對美國衍生版的揣測。
在影集後期劇情中,觀眾跟隨奇勳的腳步,看他試圖摧毀替少數富豪VIP打造的血腥娛樂遊戲。然而,他的反抗最終失敗,結局中,奇勳為了拯救另1名參賽者的嬰兒而犧牲自己,這在觀眾間引發兩極化反應。
有人認為,奇勳的行為與劇中所塑造的人性黑暗面不符,未能延續《魷魚遊戲》對人性冷酷本質的深刻描繪。在南韓熱門論壇Nate Pann上有評論寫道:「角色過度的利他主義令人不安,顯得不理智。這感覺像是虛假的表演式善良,為了陌生人犧牲自己的家庭,卻沒有任何真正理由。」
不過,也有觀眾認為,奇勳的死亡與影集傳達的殘酷現實相符。另1位YouTube網友留言說:「這完全體現了人性和影集的訊息。我們都希望看到奇勳獲勝、幹掉前台和VIP,徹底終結這場遊戲,最後瀟灑地收場,但現實世界並非如此,奇勳的世界更不可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