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圖上消失的國家—索馬利蘭】因獨立建國遭種族清洗 29年後才與索馬利亞總統和談

許雅慧 2020年03月13日 16:01:00
索馬利蘭政府獨立29年來,自認是前英屬索馬利蘭的繼承國,因未設政府總理職位,故實施總統制。圖為第5任民選總統繆斯·比希·阿卜迪。(取自Xafiiska Afhayeenka M JSL臉書)

索馬利蘭政府獨立29年來,自認是前英屬索馬利蘭的繼承國,因未設政府總理職位,故實施總統制。圖為第5任民選總統繆斯·比希·阿卜迪。(取自Xafiiska Afhayeenka M JSL臉書)

 提到索馬利蘭(Somaliland),很多人和索馬利亞聯繫到一起,但實際上,1991年5月18日位於索馬利亞北的屬迪爾族的諸部落宣布獨立,正式成立「索馬利蘭共和國」,建國至今快滿30年,國際地位處境卻是孤獨,而索國領土面積,則為台灣的3.8倍大

  

從台灣到索馬利蘭,無論你是行經香港或是其他地方轉機,唯一必須經由「衣索比亞」,且必須出示「索馬利蘭官方邀請函」,才能順利進出索國。

 

位於東北非索馬利蘭(Somaliland),不僅擁有獨立軍隊,有自己的護照,同時,「先令」因為不是國際間認可的貨幣,官方也無法有匯率,所以該國政府85%稅收,多都仰賴柏培拉港(Berbera)的關稅。

 

正當我們前往索馬利蘭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進行採訪,原本準備和副總統會面,卻接到取消通知,主要是因為索馬利蘭總統阿卜迪(Muuse Bixi Cabdi),正前往參加非洲聯盟會議期間,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阿邁德(Abiy Ahmed Ali)居中斡旋下,與索馬利亞總統法馬喬(Mohamed Abdullahi Farmajo)得知他們在他國會面。

 

在索馬利蘭脫離29年後,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兩國首長首度正式會面,但這項閉門會談並未開放,也沒有發布聯合公報,卻是國際外交上重要的歷史一刻……。

 

索馬利蘭脫離29年後,索馬利蘭總統繆斯·比希·阿卜迪(右1),參加非洲聯盟會期,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阿邁德(右2)居中斡旋下,與索馬利亞總統法馬喬(右3)首次見面。(取自HORUFADHI MEDIA TV  YouTube)

 

 

 

 

 

索馬利蘭外交勝利

 

土耳其曾在2015年,居中安排索馬利亞和索馬利蘭對話,但雙方不歡而散,自此沒再進行會談。2018年,索馬利蘭與索馬利亞因爭議源自柏培拉港(Port of Berbera)開發案,導致對話又破局。

 

土耳其在2013年11月23日,在索馬利蘭設立辦事處。(許雅慧攝)

 

獨立快30年的索馬利蘭,1960年6月26日從英國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義屬東非的義大利軍隊占領,之後英軍解放。1960年6月26日該地區獨立為索馬利蘭國,5天後的7月1日,與剛獨立義屬索馬利蘭合併成立「索馬利亞共和國」。

 

索馬利蘭2008年3月21日前的6大行政區劃(圖),之後2位總統雖成立的行政區劃,但並未獲得議會同意。(蔣銀珊攝)

 

1982年間,北方人組建索馬里民族運動,提高政治知名度。獨裁者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發起對該地區平民持續恐怖運動。

 

Rakiya Omaar說,當時的人們受到酷刑折磨,牲畜被屠殺,村莊被夷為平地,農作物被摧毀,此地區佈滿地雷。立即處決經常可見,還有成千上萬的人逃避暴力和侮辱性虐待。

 

1988年,裝備不足的索馬里民族運動叛亂分子,這時候則是設法占領首都哈爾格薩和布勞這些城市,這使得巴雷政府有些吃驚,據了解,巴雷政府用炮火砸向居民區,使得當時周邊的房屋倒塌,成千上萬人喪生。居民們則在他們的房屋中被槍殺,或奔跑尋求掩護或試圖逃離農村時被槍殺。當時,逃離城鎮士兵,還在城鎮的出口巡邏,搶劫,強姦和謀殺這些人民。直到6月中旬,幾乎所有伊薩克族(Isaaq)人不是死了,或是成為衣索比亞的當時難民。
 

首都哈爾格薩市景,攝影於1991年。(Hamish Wilsong攝)

 

布拉奧(Burao)是索馬利蘭托格代爾州首府,是索馬利蘭人口、規模第2大城市。圖片攝自1991年。(Yusuf Dahir提供)

 

直到1991年,西亞德·巴雷(Siad Barre)終於倒台,索馬利蘭脫離索馬利亞且宣布獨立。這時候人們這才放心回家,在幾乎到處都有的安全保護下,人們開始重建生活。經濟騰飛,讓開始艱鉅的重建工作,成為可能。

 

位於哈爾格薩郊外的雙子山(Naasa Hablood),是索馬利蘭人認為偉大的自然地標。(蔣銀珊攝)

 

據2019年索馬利蘭最新官方統計,境內全國總人口約有400萬人。(許雅慧攝)

 

此外,國民大會在2001年5月31日,確認1991年恢復獨立這項決定。索馬利蘭舉行2次地方市政選舉(2002年和2012年),議會選舉(2005年)和3屆總統選舉(2003、2010及2017年)。

 

目前,索馬利蘭也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The 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台灣也是該會員國之一。

 

索馬利蘭人民有自己的護照,紅色為外交人員,綠色為公務人員,中間黑色,則是一般公民使用。(索馬利蘭官方提供)

 

索馬利蘭1991年宣布獨立後,歷經5屆民選總統,圖中為現任總統繆斯·比希·阿卜迪(Muuse Bixi Cabdi)。(索馬利蘭官方提供)

 

位處索馬利亞西北部的索馬利蘭,居於非洲之角靠近戰略要地曼德海峽,西邊與吉布地共和國共享邊界,南部和衣索比亞聯邦共和國接壤,邦特蘭地區在東北方,同時索馬利亞在其東南部,北面隔亞丁灣和葉門相望。因此,索馬利蘭和中東國家地理位置相近,使得難民和東方的進出口貿易,都透過這裡運送。

 

農業工程,也是目前現在是索馬利蘭經濟的第2大產品, 占人口比率20至25%, 最大的植物是花園裡的穀物和玉米,這裡的水果,除了柑橘和香蕉,也盛產西瓜,並出口到吉布地,政府創造農業貿易,有巨大的投資機會,也刺激國內就業機會。

 

這裡的水果,除柑橘和香蕉,也盛產西瓜,並出口到吉布地,發展農業成當前索國政府創造農業貿易,為國內就業機會之一。(取自索馬利蘭臉書)

 

 

台灣外交部隨後前往並雙方展開「台索交流」

 

就在我們《上報》採訪索馬利蘭不久,得到最權威獨家消息,指出台灣外交部國合會代表團與索馬利蘭相關人等,於2月間見面並出席晚宴,之後,雙方展開索馬利蘭共和國將與台灣政府,在農業,衛生和技術發展方面的合作商談

 

此外,據悉索馬利蘭也隨即,邀集農業部長艾哈邁德·穆蒙·塞登(Ahmed Muumun Seed),外交部副部長利班·優素福·加努格(Liban Yusuf Gahnuug),備災和食品銀行董事長費伊薩爾·阿里·謝赫(Faysal Ali Sheikh)出席在索馬利蘭共和國州議會大廈舉行會議討論相關事項。

 

《上報》採訪離開索馬利蘭不久,台灣外交部和索馬利蘭等人士會面,展開台索之間在農業,衛生和技術發展方面的合作。(讀者提供)

 

 

入境索馬利蘭 必經衣索比亞

 

《上報》記者從衣索比亞寶萊國際機場,再轉搭50人座小螺旋槳客機,這裡每天上下午各一班,歷經1.5個小時,就可順利抵達伊戈爾國際機場(Egal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到達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

 

 從衣索比亞航空Addis Ababa,再搭乘衣索比亞螺旋槳50人座小飛機,即可到達首都哈爾格薩。(蔣銀珊攝)

 

圖為索馬利蘭伊戈爾國際機場(Egal International Airport)。(蔣銀珊攝)

 

從機場到市區,沿路黃土飛揚,垃圾四處可見,看不到紅綠燈任何交通告示和門牌,清晨7點不到,外面街道就看到一輛輛的車塞得車道滿滿滿,這裡以汽車為主、驢車、小巴士。計程車來回約15至20美元, 驢車是由衣索比亞引進來的,且大部分用來載運貨物或是水車供應。 

 

來到索馬利蘭還有一種難得特殊的情況,這裡的使用交通工具多為汽車,這裡主要車輛大多是日本廠牌的汽車,腳踏車,摩托車更是少見,但這裡的汽車駕駛,卻是左、右2種燈有,主要是進口的車子來自歐美,日本各式廠牌,這也讓索馬利蘭人經常在駕駛「戰戰兢兢」,因為深怕一個方向盤打錯邊,就會撞車。

 

另外,這裡的交通一到上班時間,就是排隊壅塞,主要的原因並不是車子太多,而是這裡的人,因為都愛相互打招呼,不時就換看到熟悉的人,搖下車窗揮手或是下車盤談幾句,也顧不得車子後面排滿一堆車等著上班,自顧自地就這樣在路邊聊起天來,才會導致不時大塞車和撞車情況。

 

常見索馬利蘭常見塞車,但原因不是車子太多,而是這裡的人,因為都愛相互打招呼。(蔣銀珊攝)

 

而這裡的的車子,車牌大致分有3種顏色:白色車牌是一般民眾、綠色車牌屬於政府用車、紅色車牌是政府首長用車。

 

圖為索馬利蘭全國最高警察指揮官座車。(許雅慧攝)

 

索馬利蘭境內加油站的油,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進口,而加油站旁最常看到店家,除車行(含修輪胎),就是販售chat葉店家,來到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境內,這裡的輪胎修補店鋪可說是普及率最高的店家,走沒兩步路,就有一家修車廠,因為這裡的路況差,坑洞又多,所以這裡的車行自然也生意特別好。

 

索馬利蘭境內加最常看到店家,就是修車和輪胎店。(許雅慧攝)

 

 

國民口香糖「chat」恐成癮 多國列管制藥

 

另外,這邊還有最獨特的chat葉,可說是索馬利蘭的居民都食用。此植物運送自衣索比亞,它具有讓人精神放鬆的功能,但是有強烈成癮性,嚼食過多會導致精神渙散、有幻覺、失憶、甚者精神失常。

 

這種看起來很像台灣的九層塔般,吃起來其實苦澀難聞,索國人民大多取自樹根最前端,當地的司機告訴我,吃的時候,葉子並不會清洗,除了取出鮮嫩的葉子咀嚼吞食外,會將上端比較脆嫩的樹莖一起摘下咬下去,剩下的,較為老舊的根莖會丟掉。

 

「chat葉」可說是索馬利蘭的居民都食用,這種葉子看起來很像台灣的九層塔般,吃起來其實苦澀難聞。(蔣銀珊攝)

 

不同國家在不同地區對卡特葉有不同稱號,如khat、chat、qat等,而中文或許把它翻做巧茶。與一般茶葉不同,卡特葉屬衛茅科非屬山茶科大部分國家都管制chat的生產與使用,但在東北非與阿拉伯半島部分國家,如:索馬利蘭、索馬利亞、吉布地,與衣索比亞等國家,都可以合法使用,在葉門使用也列管合法。

 

chat(卡特葉)主成分cathione主要存在於嫩葉,不同地區chat的cathione含量比例不同,造成市面上chat的售價依其品質不同而不同,出售的店鋪都有品牌編號,如「725」「571」「537」等,大的店鋪還提供吃卡特葉的休息場所,據當地人說,5片嫩葉是最好的上品,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二類軟性毒品。很多國家也已將它列為興奮劑或受管制藥物,嚴禁旅客攜帶或郵寄入境

 

卡特葉店鋪都有品牌編號,如「725」「571」「537」,吃過的當地人說,5片嫩葉是最好的上品。(許雅慧攝)

 

由於,近年因國人食用量大,且被列為索馬利蘭「合法」的飲食,索馬利蘭商人就將chat引進各式品種栽種,因不同品種價錢不同,但一般來說,一束chat葉價錢約3000至4000先令不等。

 

民眾可輕易在馬路邊到處買到「chat」,人們大多會聚集在小型咖啡館外頭,一面談天、一面咀嚼,有時候,一群人就在店內啃食起來,氣氛嗨時,就像是在搖滾區熱舞一般高潮,在這回教嚴肅的國家看到這一景象,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索馬利蘭販售chat葉屬合法,但常使用會使人上癮,一天不咀嚼,就昏睡不醒,對人的大腦和身體都有害。(蔣銀珊攝)

 

當地人在咀嚼這種「索馬利蘭大麻」後,常使得飢餓的人不會再有飢餓感,但經常使用會使人上癮,一天不咀嚼,就昏睡不醒,對人的大腦和身體都有害。這種販售「chat」儼然像台灣的檳榔攤,只不過,這種有礙成癮的植物,嚴重影響了索馬利蘭人的生產動力和發展

 

旅館女老闆Muna感概地說,這裡的人都是很好的,但他們將錢投注在這裡,就像是一種慢性吸毒一樣,慢慢侵蝕了這個國家,也啃蝕掉了它們的希望,這是這個國家悲哀,因民眾沒有活動力,全部都被它給毒害了。

  

每天索馬利蘭人大約至少花費50萬美元去跟衣索比亞買chat,這裡未看到外來工廠投資,主要是索國不受被承認下,連外資投資和國家經濟陷入困境,人民收入少,但只要是有錢,就會花點錢去買這種葉子啃食。

 

這裡「chat」店家像台灣檳榔攤充斥,只不過這種有礙成癮的植物,嚴重影響索馬利蘭人生產動力和發展。(蔣銀珊攝)

 

 

謀殺、強暴、毒品危害犯罪率飆

 

然而,根據索馬利蘭的2017年官方公布數據,顯示從2016年和2017年的刑事犯罪率增加,尤其是在企圖謀殺,強暴,毒品危害三者,但是否和使用chat過量有關,政府相關人員未證實。不過,chat種植,雖讓索馬利蘭消費提高,但也僅只這項,且使用過量chat將毀掉國家與人民健康,連帶拖垮國家經濟和成長。

 

據官方提供數據顯示,犯罪方面在企圖謀殺,強暴,毒品危害三者,2017年急遽攀升。(索馬利蘭政府提供)

 

 

駱駝和羊群最大  人人都得三分讓著牠

 

到索國除了看到沿街賣chat葉小攤,另一個少見的景象,就是這裡最大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難得一見的駱駝和羊群,不管你是身在索國哪個地方,都可以看到牠們悠閒地遍布各街道,即使開車的人當下再怎麼趕時間,在這裡,就是要「禮讓」牠們。

 

這裡羊群和駱駝比人還要大,路人開車都要禮讓三分。(許雅慧攝)

 

離開市區,沿途少有茂密樹木,沿途路邊不時可以遇到趕羊或駱駝群的畫面。(許雅慧攝)

 

索馬利蘭這裡最豐盛的美食,其實也是源自牠們。在索國被奉為上賓,最棒的大餐就是「駱駝肉」和「羊肉」,牛肉和雞肉因為少,在此反而成了這裡的奢侈美食。

 

駱駝肉在台灣真的少見,記者嘗試吃兩道不同的烹煮方式,嘗起來有時候感覺像是牛肉,這裡的另一種的常吃美食,就是羊雜燴,就像是台灣吃牛肉全雜燴一樣,對索國人來說,吃羊肉就像是台灣人吃豬肉般的平民,而這裡的羊,也有不同品種,罕見的黑頭羊,也是這裡的特色,無論在都市街道還是鄉下的路邊,到處可看到成群或散落的羊隻慵懶地似處走晃,這也是在索馬利蘭獨得顯有的景象。

 

來索馬利蘭吃大餐,不管哪一家飯店,一律都上5道菜,除生菜沙拉,米和麵主食,另外會搭配羊肉、牛肉、以極少見的雞肉和豆子。(許雅慧攝)

 

如果你是這裡的上賓,還可以吃到這裡道地的駱駝肉大餐。(許雅慧攝)

 

 

清真寺誦經聲 成了最佳起床鬧鐘

 

踏上伊斯蘭教國度索馬利蘭,你會被這裡的清真寺誦經聲所驚醒。

 

每天清晨4點10分天還沒亮,遠處就飄來祈禱誦經聲,此起彼落的祝禱喚醒還在睡夢中的我們。在這裡,早晚膜拜6次,由於,台灣和索馬利蘭有5小時時差,對剛適應這裡生活時差的我們,未來每天根本不需要倚賴鬧鐘把你叫醒,只要聽到清真寺放送聲,就能準確清楚現在到底是幾點幾分。

 

索馬利蘭首都哈爾格薩。(蔣銀珊攝)

 

索馬利蘭首都哈爾格薩一處清真寺。(蔣銀珊攝)

 

索馬利蘭的工作時間和台灣大不相同,這裡的公家機關上班時間,大致規定為上午7點到下午1點,外面商店營業時間,則為上午7點到下午1點,下午4點到7點。但記者到達現場了解,這裡的公務人員真正待在機關內上班時間並不多,其餘時間到處走動。

 

但根據當地有力人士和記者到當地竟然發現,這裡更有不小肖公務人員趁機利用自己英文能力,向前來國外的人主動邀約導覽,或是以安排與索國間交流名義,以便換取酬庸和賺外快,甚至有些即便不是公務人員,慣用以流利外語,向女性外國人主動攀談聊天,並願意向對方承諾進一切能力,協助並達成對方到索國相關事宜。

 

藉此,記者也別提醒,未來想前往該地民眾,最好事先多方打聽和事先詢問對方背景,以免因為輕易受騙上當,導致個人財產和安全受侵害。

 

 

圍牆樓房和破舊蒙古包 看出貧富差距

 

索馬利蘭的貧富差距大,在城市中處處可見鐵皮屋和破舊的木屋違規搭建,另一頭則是住著有圍牆,或是門口有警衛看守的豪宅,但近年來,有錢的人家更是在山丘高處蓋建住宅,這裡缺電缺水,水原來是地下水,有錢的可買礦泉水來喝,一般的水則用水庫車運來,電力也是向私有公司購買,而窮苦的人只能點燃玫取光,貧富間的差距,由此可見的一般。

 

用廢棄的衣物搭起的居家住宅。(蔣銀珊攝)

 

索馬利蘭是非常貧窮的國家,每人每天收入不到10美元,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僅能用破布和枝條勉強搭一棟帳棚生活。(蔣銀珊攝)

 

離開哈爾格薩市區到鄉下,須向警方申請戒護才准通行。主要是鄉下的治安一來較差,二來,這裡設有不少關哨站,警方想趁機也能收取費用,加上這裡大多數人都使用索馬利蘭語,有警方陪同,外來的人也更暢行無阻。

 

離開哈爾格薩市區到鄉下,須向警方申請戒護才准通行,沿途設有不少關哨站,過去有游擊隊,至今即便是外來客尤其女性,晚上除了別烙單單身外出,若要出市區,必須靠警察戒護才行。(蔣銀珊攝)

 

車子走上一號省道,這禮通往衣索比亞和索馬利蘭的邊境,沿途上,更可看到遊牧民族的蒙古包棚屋林立,這裡當然沒水沒電,一切都得自給自足,燒煤炭爐或是利用太陽能獲得光源,飲食來自自家所畜養的牲畜,生活衛生條件其實並不優,這些游牧民們,也會將自家種植的水果,或是羊奶等拿出來販售給過往的人車,藉此換得費用貼補家用過活。

 

車子走上一號省道,這裡通往衣索比亞和索馬利蘭的邊境,沿途上,更可看到遊牧民族的蒙古包棚屋林立。(許雅慧攝)

 

游牧民族將自家種植的水果,或羊奶等拿出來販售給過往人車,換得費用貼補家用。(許雅慧攝)

 

索馬利蘭半沙漠的景色。下圖為Laas geelaas geel著名岩畫旅遊場景。(蔣銀珊攝)

 

 

男女有別  外宿夫妻同房還得出證明

 

其次,索馬利蘭人因受到伊斯蘭教洗禮,若要此地的外宿者,可是跟一般普遍認知很大不同,所有住房皆是一人一間房,除非是同一家族成員才可2人同一間房,且女性與男性不可同房;若是夫妻檔,須出示結婚證明才行。

 

索馬利蘭人女生比率多於男生。(蔣銀珊攝)

 

索國人男女的婚姻狀態,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18歲;女性為15歲。平均每個家庭至少有6個小孩。      

 

這裡的男性可娶異教徒與不同膚色人種,但是結婚後,太太必須改信仰穆斯林教。女性只可與穆斯林男性結婚,只能有一位先生。然而, 老公可一夫多妻,所以自焚大多是大老婆,若妻子正值懷孕期,男方不得要求離婚。

 

索國人男女平均每個家庭至少有6個小孩。 (許雅慧攝)

 

索馬利蘭信奉的宗教,依習俗是禁止火葬的。因他們相信,在末日來到後,惡人才能受到火獄懲罰,所以,一般亡者的遺體是以土葬、薄葬等來安葬,而在海中遇難的人,則可以選擇海葬。

 

據伊斯蘭葬禮,他們認為人一旦死後,家屬立即將屍體帶回家清洗乾淨並換上左邊開岔的白色長袍,然後把屍體帶到清真寺去接受祈禱祝福後,直接到墓園挖個洞將屍體掩埋起來,整個進行程序一天內完成。在伊斯蘭的墳墓,上方也不會刻製墓碑,且一旦掩埋後,也不會如同中國打開撿拾屍骨習俗,事後,家人和後代人們也沒有掃墓習慣。親人過世後約莫4個月10天內,親屬會穿上同一色系衣服表示喪家,死亡的妻子喪期不能外出露面。

 

這裡因信奉回教,休假日為周五,這天,Hargeisa街道上白天看不到什麼人,因為大家都會開始準備盥洗,全身清洗乾淨並換上新衣服,然後到清真寺祈禱祝福。

 

在索馬利蘭,無論在學校或是醫院,旅館等地點,可見設有祈禱室供人使用。(許雅慧攝)

 

周五為全國休假日,大家這天都會開始準備盥洗,全身清洗乾淨並換上新衣服,再到清真寺祈禱祝福。(許雅慧攝)

 

 

 

 

 

 

地圖上消失的國家—索馬利蘭系列報導
●《地圖上消失的國家》系列報導:非洲之角「索馬利蘭」
●外交、民生篇: 因獨立建國遭種族清洗 29年後才與索馬利亞總統和談
●經濟篇(上): 獨立後貧富差距更大 人均GDP最低國家之一
●經濟篇(下): 國幣先令不值錢 「行動支付」普及率超車全球
●政治篇: UCID黨主席:再30年,我們終將被世界承認獨立
●產業篇: 靠駱駝發財 港口轉型拚做「下一個杜拜」
●女權篇: 愛滋發生率1% 卻是全非洲最濫行女性割禮國家

2萬難民玩命偷渡 UNHCR砍補助恐斷炊

●看牙貴鬆鬆 「口袋不夠深」得遠渡他國求診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