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碳費每噸收100元太少 台灣將跟不上國際綠色供應鏈

邱家琳 2021年03月17日 11:47:00
綠色和平邀請立委洪申翰、蔡壁如、陳椒華與中研院學者蕭代基舉辦記者會。(邱家琳攝)

綠色和平邀請立委洪申翰、蔡壁如、陳椒華與中研院學者蕭代基舉辦記者會。(邱家琳攝)

環保署提出《溫管法》修正草案,將增訂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同時納入碳費機制,參考新加坡收取每噸100元新台幣的碳費,受到各界關注。綠色和平今(17日)邀請立委洪申翰、蔡壁如、陳椒華與中研院學者蕭代基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環保署應明訂碳費徵收時間、費率、課徵對象與課徵原則,對排碳大戶應收取「有效」的碳費,阻止氣候危機惡化。

 

去年7月,環保署與英國在臺辦事處合作委託倫敦政經學院(LSE)做出「臺灣碳定價之選項」(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研究報告。報告中,分析台灣的政策法規和產業特性,明確建議碳定價從每噸10美元(280元新台幣)起跳,到2030年應增加為98美(2800元新台幣)元的水準,讓業者做出長期的減碳規劃,以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

 

對此,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指出,有效碳定價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以環保署先前提出的每噸100元費率,台灣連2050年減碳50%的既有法訂目標都達不到,更遑論跟上國際 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此舉也讓各界質疑環保署對排碳大戶收費是否避重就輕。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邱家琳攝)

 

 

「碳定價絕對不是找企業的麻煩,是把排放一噸碳、溫室氣體,對環境與社會造成的成本算清楚,才能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策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今天記者會有很重要的兩個字是有效,不希望碳定價未來淪為討價還價的吵架,要讓企業與排放行為有所改變,也能有效達到氣候與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這才是最核心的精神。

 

洪申翰也呼籲,環保署、企業界、科技業與傳產都應該面對氣候治理的挑戰,整體國際情勢在新的氣候變遷壓力下,已經跟過去全然不同,以前減少碳排放量會增加成本、影響企業競爭力,現在是溫室氣體減量的計畫不夠強,才是真正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原因,必須把當下的潮流看清楚,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邱家琳攝)

 

 

針對國際綠色供應鏈的浪潮興起、台灣出口競爭力的議題,專攻環境經濟的中央研究院學者蕭代基指出,歐盟與美國正在規劃碳邊境稅,歐盟預計一到兩年內就會執行,台灣若沒有任何規劃,就會被徵收碳邊境稅,但日本已經做非常多的減碳工作、碳稅費率相當高,韓國估計也能免除碳邊境稅,這將導致台灣出口競爭力大幅下降。

 

蕭代基也提及,若碳費訂為每噸100元新台幣的費率,按照電與汽油的碳排量來計算,相當於1度電增加0.05元、1公升汽油增加0.2元,這等於沒有感覺,若收碳稅要達到減碳的目標,這是沒有效果的。環保署在稅費收入的運用,應補貼全國大眾運輸,特別是偏遠地區,降低污染量,並藉此改變交通運輸結構。

 

中央研究院學者蕭代基。(邱家琳攝)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